APP下载

《过去的年》中的传统文化

2019-05-09瞿林美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习俗莫言食材

瞿林美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许多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被“洋化”。他们喜欢吃肯德基,不愿意吃粽子;喜欢听流行音乐,不懂得越剧、京剧;喜欢过圣诞节,而不了解端午节;喜欢追各种各样的明星,却不知道我们可爱可敬的民族英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本文仅以莫言的作品《过去的年》为例谈点粗浅的体会。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过年的场景,总结了过去的年的三个特点,即美食的诱惑,神秘的气氛,纯洁的童心,全文渗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在“整体感知”中沐浴传统文化

在讲授《过去的年》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要求人人参与,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教室装扮一下,比如准备彩色卡纸,把课文提及的传统文化如年的传说、腊八粥的食材、吃饺子的由来、三更五更的划分、铜钱、风箱、龙、庙、祈福、各地过年的风俗等张贴在教室内,再自己动手写春联,写“福”字,制作小灯笼、门神等悬挂在教室内。另外,让学生阅读莫言的作品,准备有关节日的演讲。这样人人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

上课那天,老师身着喜庆的红色衣服,营造一种过年的氛围。在孙悦演唱的《欢乐中国年》(利用多媒体)的歌声中,导入新课的学习。在了解作者作品时,老师介绍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的获奖引起了国内的轰动。他的获奖不仅说明他的文学造诣受到了肯定,他的文学题材多为农村主题,这也证明了中国的乡土文化,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莫言的作品渗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接着学生纷纷推荐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檀香刑》等。

?

学生通读课文后,说说过去的年有哪些特点,从腊八节到祭灶日再到除夕,各有哪些习俗,哪些习俗跟自己家乡的过年习俗是一样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畅所欲言,有讲到过年吃年糕(高),意味着日子节节高;吃荠菜(方言谐音为蓄财);过年的鱼只吃鱼头(余头),意即只用余头,还有许多……不知不觉,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沐浴传统文化,了解到我国多地不同的过年习俗。

?

二.在“课文分析”中渗透传统文化

《过去的年》第一部分说年与春节的关系以及春节的意义。在教学中,讲述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起源是一种漫长的演化过程。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片莽莽大地是块肥沃的田园。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的故乡。而春节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节日,春节一过,就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新的一轮农业生产的开始。所以,退回去几十年,在乡下,是不把阳历元旦当年的,只认可春节才是年。即便今天,只有春节才会让大家归心似箭,千里迢迢赶回家与家人团聚,真正感觉到过年。有学生发言讲到春运是我国的特有现象及自己亲身感受春运的难忘经历,有学生描述自己和父母回老家欢聚团圆的感人场面。

?

课文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腊八、小年、除夕的习俗。其中,在讲腊八习俗时,除对施粥场面分析外,穿插讲述腊八节的由来,腊八粥的食材以及在今天的营养价值,鼓励学生多吃八宝粥(腊八粥的演变),既健康养生,又不忘传统。辞灶日,也叫小年,讲述祭灶的由来,灶马头的贴法,“福”字倒贴的原因,关东糖的来历,积善成德、普度众生的玉皇大帝等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愿望的内容。除夕,主要是女人包饺子,男人上坟,挂加堂轴子,摆香炉、蜡烛和供品,三更时起来穿新衣,做年夜饭,放鞭炮祭祀天地神灵,给长辈磕头,吃饺子。在教学中,穿插讲述吃饺子的由来,饺子的食材,女主内男主外从何时起,上坟与清明节……特别是关于孝道,文中说“在吃饺子之前,晚辈们要给长辈磕头。”“有一些孝顺儿媳白天包饺子时就在饺子皮上做了记号,夜里盛饺子时,就给公公婆婆的碗里盛上了带钱的,借以博得老人的欢喜。”引导学生要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孝敬父母长辈。

?

三.在“拓展延伸”中共享传统文化

在“拓展延伸”环节,是关于一个传统节日的小演讲,抽取四位同学到讲台前演讲,内容涉及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演讲很有效果。一位学生把王菲唱的《水调歌头》作为演讲的背景音乐,口若悬河地倾吐了中秋月圆之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让人为之动容;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并配以一张张图片,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之情,让大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

最后总结课文及写作特色,并播放了歌曲《难忘今宵》(利用多媒体),这次课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了。

总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年》中熠熠生辉。杨叔子院士有一句名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接触、了解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习俗莫言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人与食材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食材变动物
军旅雅士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