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2019-05-08彭玉燕
彭玉燕
【摘 要】数学是理性、抽象的,数学常规课堂有着与公开课不一样的氛围,它安静,内涵丰富,足以让每一个孩子收获甚丰。常规课导入时,在新旧知识链接处,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都需要有适度的“静”,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规课;静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尽力为学生创造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如今很多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中,教师几乎是使尽浑身解数: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游戏竞赛,方法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激发。然而课堂教学不能只追求“热闹”而缺少“冷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孩子们并没有立即举起小手,而是静静地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逐渐地举起一只手、两只手,我认为这才是思维价值高的问题。毕竟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数学常规课教学中需要有适度的“静”。
一、在新课导入时,静听
上课一开始,课间玩得起劲的学生,心情尚未平静。此时教师应走上讲台,用平和的目光环视学生,静等片刻。学生兴奋的神经会在这种“静”中得到“静”化。此时再开讲,自然易入佳境。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然后再以富有逻辑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心能从热闹的课间一下子进入紧张的课堂学习。
安静的开端能使学生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让学生静静地尝试,默默地体验,静静地倾听。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有了自己的发现,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成果,而學生的观察、分析等能力也在课堂的这一片“静土”中得到了孕育、发芽、成长。
二、在知识迁移时静思
数学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为了更好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处于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疑惑状态时,教师应加以适当的引领,促使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在学生处于当明未明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静静的思考。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激烈撞击的阶段,原有的数学经验、新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解决策略等使学生的思维陷入矛盾冲突中,只有经历静静地思索,豁然开朗之时,学生才会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心智也能随之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题和一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题,请同学们计算后说出是怎么计算的,接着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时学生们纷纷回答:是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在此时机提出思考问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么推导?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通过画一画,算一算,自己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适时安排静思和独立解决的时间,再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铺路搭桥,使学生自主迈上一个新台阶,体验掌握新知识并非高不可攀,它只是旧知识的发展和继续。学生们对自己顺利学到新知识感到高兴,对学习也就产生了自信心。自信心和愉悦的情绪则会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静思能力。
课堂中的沉默,如:书法艺术中的留白,有时是一帖思维清醒剂,在宁静中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当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时,当学生沉湎于“不假思索”时,不妨给他们浇浇冷水,让他们静下心来再细细地思考:我考虑的已经全面了吗?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热闹的场景,往往会造成学生过于浮躁的心态,让他们急于求成,急于表现自己。而学会冷静的思维,才是数学教育成功的真谛。
三、在思维障碍时,静悟
处理学生的思维障碍处是一堂课的教学难点,思维障碍处既是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拦路虎,也是学生思维容易发生障碍、产生偏向的地方。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教师必须及时,巧妙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更好更快地突破难点。
例如:在进行“3的倍数特征”教学时,教师出示四组数,分四组学生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并把这些找出来的数按照个位是不是是3的倍与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分别写在黑板两边,通过观察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请学生说说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静静地观察后发言,生1:我认为只要这个数个位上是3的倍数,就能被3整除。生2:我不赞成,右边的一组数字个位上不是3的倍数,也能被3整除。教室里一片嘀咕声,这时老师进行了引问:“把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合起来看看怎么样?”在引问后,安排静思的时间,再进行计算和交流,得出结论后让学生随意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验证这些数是否真的能被3整除,使学生在计算中找到了隐藏在其中的规律。
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教师及时巧妙地引问和举例验证,能够提高学生的静思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能力都得到激发,使学生在理解和顿悟中将知识逐步内化。
总之,数学课堂既要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张扬学生的数学个性,也要给予学生静静地学习与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静静地学习与思考中不断完善数学思想品质,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陶冶数学情操。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动静结合,适度地静一静,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颜林忠.数学课堂需要静[J].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012(9)
[2]袁珍华.“静”中生慧[J].新课程,2010(4)
[3]来晓.安静的课堂 火热的思考[J].湖南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