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9-05-08杨玉华
杨玉华
【摘 要】类比法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学的实例中都渗透着类比法运用的魅力。
【关键词】类比;作用;实例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特征上相同或相似的性质,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方法,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本文从类比法的作用及应用实例两个方面浅议類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法的作用
1.沟通新旧知识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内容繁多且各知识点联系紧密。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时候轻松掌握新知识。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物理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渡,其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都逐渐增强,运用类比法能使学生将看起来抽象、难懂、凌乱的知识加以联系,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2.实现物理知识的系统化
在物理复习时运用类比法,是通过对不同的概念、定理、定律等相似性进行对照比较,使繁杂凌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容间有相似特点的物理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及不同之处,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类比法运用的实例
1.运动学
在复习运动学时,可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进行类比,虽然都是匀速但本质不同,这样对比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能够实现物理知识的系统化。
2.用光的反射概念及规律类比完成光的折射的教学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定律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即“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即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两角相等。同样,光的折射定律也主要是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否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现象中所遵循的规律。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接受和理解新知识,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3.声音产生的条件
讲解时,让学生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扬声器、让学生用手接触自己正在说话时的喉咙和让学生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时出现的现象。引导学生自己类比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发声需要振动。这样以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学生可以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4.数学中的“轴对称”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的类比应用
在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学生往往不理解像的大小和像的位置将怎样,这可与数学中的“轴对称”类比:平面镜相当于轴,像和物相对于平面镜成轴对称。根据两个物体成轴对称的特点:两物体“全等”即大小、尺寸相同和两物到轴的距离相等,可以很容易地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类比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5.以人的身高与测量工具的关系类比理解R=U/I公式
在代数式a=c/b(b≠0)中,a、b、c三者间,可以说成a与c成正比,与b成反比,但是物理学中,很多表达式,上述结论就不成立,在讲解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中,许多学生虽然机械地承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却又盲目地说成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他们对于导体性质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困难。教学时,可做如下类比:
人体的身高可以用皮尺来测量,但人体的身高与皮尺无关。而R=U/I中的电阻的大小可以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来量度,但电阻的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进一步类比,人体的身高取决于遗传基因、营养、锻炼等因素,不是由皮尺来决定的。而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决定的,不是由电压、电流决定的。
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类比
共同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不同点是一个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一个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可以单独存在,而相互作用力是“同生共死”。
7.电路电流规律
讲解电路电流规律时可类比河流的水流规律。电路有干路支路,河流有干流支流,如此类比形象生动。
8.区分温度、热量和内能
温度、热量和内能三个相似且易混淆的概念,运用类比归类,找出其间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的联系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联系三者的纽带是“热传递”。其区别如下: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其本质是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量的总和,热量则是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而且热量是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有意义的一个过程量。
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类比法的一些实例,不足之处烦请各位专家、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王较过.初中物理有效学习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姚晓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数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初中物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彭前程.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