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019-05-08徐华听
徐华听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越来越发达,信息技术也逐渐深入,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接纳。在信息化的视角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课堂变得高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加强师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使中学生们更加具有文化涵养。本文就主要结合实践教学,对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青少年越来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逐渐忽略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教师应该积极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下面我们就主要从教学情境、知识拓展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具体策略展开论述,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老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一味地灌输,这不仅造成了课堂氛围的枯燥,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反感。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任课老师,我们需要积极利用流行的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主情愿的融入到课堂中,教师需要積极利用信息化营造教学情境。比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课本上的《文化艺术之都:巴黎》这一课时,老师除了要口头为学生讲解巴黎,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视频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真切地观看到巴黎这座城市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模式结合了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
二、进行知识拓展,促进学生视野开阔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强调要以教材为基础,但在保证不脱离教材的基础上,我们仍要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因为毕竟课本上的知识有限,也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所以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巩固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学习课外知识,促进他们的视野开阔,有利于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知识拓展的教学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老师应积极进行知识拓展。比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课本上的相关历史的内容时,老师除了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引进一些有关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融合了信息化技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求实践能力。所以为了顺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在教育中增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这也就少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除了要积极的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上的《草原人家》这一章节时,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到草原的美丽与广阔,让学生爱上草原,然后在组织学生们种植草地,让他们精心照顾这些小草,为创造草原贡献他们的力量。虽然这种草原比不上内蒙古大草原的广阔,但也是学生的一些心血。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深入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的视角下,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不仅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还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因此,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以实际为出发点,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的相辅相成,让学生在信息化的视角下,增加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让他们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鸿芳.刍议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3)
[2]张婷.浅析初中历史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15(10)
(浙江省临海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