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湿地公园的规划研究

2019-05-08李文刚

农家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李文刚

摘要:湿地公园规划是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湿地公园规划涉及众多专业,及时总结湿地公园规划技术有助于湿地公园的良好建设。

关键词:林业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然而湿地又是极其敏感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干扰和破坏。为了保护、恢复、重建和利用湿地资源,并发挥观赏休闲、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等功能,国家林业局等提出了湿地公园概念。由于湿地资源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取决于湿地公园规划是否合理,因此本文对湿地公园的规划进行了研究。

一、湿地公园规划原则与方法

1.规划原则。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时,应遵循保护性、合理性、协调性、安全性、经济性几项原则。保护性原则是为了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是湿地公园规划的首要原则。实施保护应具有针对性,将濒危物种及国家保护动植物列入优先保护对象,在建设之前对保护提出解决方案,主要是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湿地资源稳定性的保护。合理性原则是指湿地公园应在合理利用前提下进行开发保护,包括: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发适宜人们游憩、交流、活动的空间;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营造美的空间;搭建平台合理利用湿地文化开展科教、科研活动。协调性原则是指湿地公园特征与本土文化特征相协调、湿地公园风格与地域文化相协调、湿地公园建设原材料与湿地风貌特征相协调、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与公园规划目标相协调。安全性原则是针对游人安全及被保护动植物安全而采取的相关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台阶、安全护栏、安全警示标牌、隔离带、保护区、残疾人通道等。经济性原则要求合理把控建设过程,避免浪费,例如通过土方平衡减少挖填量等。

2.规划方法。首先,界定边界和范围。园址选择的第一要素是湿地水文,水源补给是否充足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地形地貌是否丰富、配套设施是否良好也需要考量。土地基质对湿地生物生长是否有限制、场地现状与环境是否满足湿地生境条件等也需要考虑。规划边界应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且园区范围不少于20hm2,并且湿地面积占园区面积的60%以上。

其次,基础调查与分析。基础调查包括普通公园建设的所有内容,重点是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内容。还需调查和分析支撑条件,例如土地人口、城市经济、科研能力、城市管理、绿地规划内容等。环境因素包括水体水质、污染来源、湿地演替管理等。

第三,规划论证。在编制湿地公园规划时,应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规划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论证,这些专业包括但不限于风景园林、湿地、生态、生物等。

第四,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功能分区设计、资源保护与管理等。功能分区应根据规划对象的特征、属性及管理需要来确定,一般要求同一功能分区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环境要素基本一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也要基本一致。例如湿地公园分为管理服务区、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等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分区之间应避免相互干扰。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的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及景区环境保护等,以保障湿地公园发展的可持续性。设计流程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1.功能分区。管理服务区敏感度较低,湿地特征不明显,应远离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规划时可结合公园人口进行设置,主要提供办公、餐饮、停车、人流集散等服务,要求增加绿化面积,控制硬质铺装面积,建筑物应具有一定的标志性,便于识别和利用。重点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和标志性区域,包含典型完整的生态系统,属于敏感性高、受到破坏不易恢复的区域,例如珍稀物种繁殖地、原产地等,该区域应限制人为干扰,严格控制人流量,甚至禁止人类进入。湿地展示区可作为重点保护区的外围或缓冲区,用于展示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应为该区域设置生态恢复措施,如退耕还湿、停止养殖、截断污水流入等,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恢复原有湿地生境,同时可作为科教、科研活动的基地。游览活动区是湿地公园中敏感性较低的区域,可作为以湿地为主题开展游览、休闲的区域,功能上相当于“城市公园”,可通过交通规划、游线组织并设置适度的游憩设施丰富游览方式,以满足游人活动需要,如设置观光、采摘、垂钓、捕捞、湿地漂流、山林探险、民俗表演、运动健身等内容。

2.水系规划。水是湿地公园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它决定了湿地系统的多样性,因而水系规划也是湿地公园规划的核心环节。规划时务求自然,利用水的深浅、水位变幅构建多样化的水情,营造河流、曲溪、跌水、瀑布、深潭、湖泊等丰富景观,以为湿地的植被、鸟、鱼、动物等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还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防洪排涝。水体之间应该既相对独立,又能相互贯通,以满足不同湿地生物对水环境的各种需求,不同水位控制可通过闸坝、泵站实现,湖、塘、池等水体之间通过河道、溪流贯通,以保持水的流动和稳定水质。

3.园路规划。路是湿地公园联系各个景点的纽带,重要性不言而喻。规划时,可构建网络式、放射式、环式、混合式的道路系统。应当注意的是,园区道路主要解决园内交通问题,只要不影响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转,可以不拘一格。园区内应禁止有污染的机动车行驶,可采用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根据水体、山势的变化规划道路,设计时设置曲折蜿蜒,增加游径长度,增添游趣。根据公园规模,可参照城市道路系统进行分级,划分干道、支道、步道等。

4.景观规划。湿地公园的景观分为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建筑三种形式。硬质景观包括桥梁、道路、栈道、雕塑小品、坐凳、垃圾箱、游廊、休息亭、照明灯、集散广场、导引标识系统、停车场、科教场地等。软质景观主要是植物景观,包括湿地植物、水体等。公园建筑是用于管理服务功能的建筑,如办公室、售票中心等。植物景观规划不同于普通公园,要突出湿地植物特点,应配置水面植物、水缘植物、岸边植物、植物浮岛等内容。水体应做好岸线设计,从岸线形态、驳岸形态两方面进行考虑,应采用自然式驳岸,岸线舒缓迁回,岸坡坡度不应超过30度。

三、结语

保护湿地是湿地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但因湿地是水、陆交错的特殊生态系统,非常敏感和脆弱,因此湿地公园规划应特别注重湿地生态的保护,通过科学规划保障湿地系统合理开发和利用,发挥湿地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使湿地公园成为绽放的生态之花,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高梓洋.基于水资源保护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山西太岳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森林工程,2014,30(4):61-65.

[2]汪辉,张艳,沈天驰.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的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南京长江新济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12):186-190.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探究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
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