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史上最有名的“贼”
2019-05-08高山
高山
连成一体的欧亚大陆被称为“世界岛”,在这个巨大的世界岛上,有一条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沟通大道——丝绸之路。中国的新疆和敦煌,位于这条东西方大通道的中间地带,古代称为西域。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选择敦煌,是一种历史的机遇。”
然而,敦煌也是中国人的耻辱与伤心之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把敦煌看作“吾国学术之伤心史”。给中国人带来耻辱和伤心的人,既是丝绸之路史上一位有名的探险家,也是丝绸之路史上最有名的盗贼。
他就是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文献中亦见“司代诺”“司坦囊”等)。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犹太人,1904年入英国籍,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国和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之一。他的许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者的案边必备之书。他曾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亚考察,考察重点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所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物及其他中亚文物是今天国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人们对斯坦因褒贬不一。一方面,他在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发现了多个举世震惊的辉煌文物遗存,几乎完全重塑了世人对这一区域历史文明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又像盗贼一样掠夺走了大量文物,仅在1907年3月至5月,他以不大的代价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带走了29大箱文物,成为震惊世界的文物窃取案元凶。他的这一举动本身是海盗式的,但却因此开创了敦煌学,而敦煌文物的流失又使中国学者至今痛心。
斯坦因的第一次中亚探险是在1900—1901年,主要发掘了和田地区和尼雅的古代遗址,其旅行记为《沙埋和田废址记》(1903),正式考古报告是《古代和田》(全二卷,1907)。
第二次探险除重访和田、尼雅遗址外,还发掘了古楼兰遗址,并深入河西走廊,1907年3月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掘得大量汉简,又走访莫高窟,拍摄洞窟壁画。当时,他不仅在莫高窟看到了精美的壁画和彩塑,而且采取各种手段,尤其以“唐僧之徒”为名,骗取道士王圆箓的信任,以极少的白银,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大量的写经、文书和艺术品。当他离开莫高窟时,仅经卷文书就装满了24个箱子,精美的绢画和刺绣艺术品等文物又装了5大箱。后经清理,卷文完整的有7000件,残缺的有6000件,还有一大批其他文物。其旅行记为《沙漠契丹度址记》(1912),其中有敦煌骗宝经过的详细记录;其正式考古报告为《西域考古记》(1921)。
第三次探险又重访和田、尼雅、楼兰遗址,并再次到敦煌,以500两白银的捐献,从王圆箓手中换去570部汉文写卷。这些卷子是王圆箓专门收集的,均为完整的长卷,价值极高,又被斯坦因卷运到了英国。他还发掘了黑城子和吐鲁番等地遗址,其正式考古报告为《亚洲腹地考古记》(全四卷,1928),并著有 《在中亚的古道上》(1933)。1930年,斯坦因拟进行第四次中亚探险,被南京政府拒绝,其所获少量文物,下落不明。
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敦煌等地出土文物和文献,主要入藏伦敦的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和印度德里中亚古物博物馆。藏品由各科专家编目、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斯坦因本人除上述考古报告和旅行记外,还编著有《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古代佛教绘画》(1921)一书。其论著全目见《东洋学报》第33卷第1号;其生平事跡详见米尔斯基著《考古探险家斯坦因爵士传》(1977)。
斯坦因探险成癖,终身未娶,直到80多岁时还在进行着探险壮举,穿越当年亚历山大率军由印度河向波斯狼狈溃退时的路线,并把生命最后一息留在了这条路上。
斯坦因的一生既有荣誉又有唾骂。有人把他誉为伟大的考古学家、探险家,也有人因为他窃取敦煌宝贵文物,说他是丝绸之路上的盗贼和魔鬼,而且是丝绸之路上最有名的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