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如何顺应新高考改革

2019-05-08唐厚睦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职业专业课程

唐厚睦

高考对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极强的引导作用。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实行“3+1+2”模式,既符合高考改革的新趋势,又结合了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是一个兼顾科学和现实的方案。基础教育该如何顺应新高考改革,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发生转变,以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

1.学会选择课程

高考模式的变化也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选课走班等成为教学新常态。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不再简单地以高考科目为指导,而要提供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科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技巧。

走班制的实施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科目选择课程,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但相较于传统文理分科,走班教学对于教室、师资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各地加强资源配置。同时,走班制带来的繁杂的排课问题,需要较完善的软硬件系统支持以有效规避人工排课过程中的费时费力,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学会生涯规划

“3+1+2”的模式要求学校思考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选定高考科目。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在中小学阶段探索生涯规划课程十分必要。

当前,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由于不同的定位和取向,课程实施分散在不同的领域。为提升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育人成效,有必要对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为生涯规划课程的重构或整合奠定基础。一要唤起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各行各业的兴趣,在综合探究中增进对本地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二要帮助学生逐渐深化对职业的认知,形成对未来发展的初步职业构想,培养职业基本素养。比如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调查与体验”主题活动,让学生选择某个职业进行体验,初步尝试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小学生在生涯规划时,除获得职业体验,了解社会职业现状之外,还需要对各学科的专业概况有一定的认识。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的专业基础教育与个体的生涯发展和职业理解密切相关,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对未来的生涯抉择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中小学开展的各学科课程包括了大量隐性的职业和专业发展现状的教育内容,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得的学科知识技能与已了解的社会职业常识相整合,生成职业和专业的新经验。另外,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校通过有目的性的学科渗透课程,在学科教育中纳入专业和职业发展现状等知识,有助于学生未来在专业和职业上做出选择。

3.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招生形式破除了“唯分数论”的弊端,撬动了基础教育育人模式的重构,倒逼基础教育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如学习方式、社团表现、学术创新和体育竞技等。

早在2009年,天元区就正式启动“活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坚持“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民主和谐、快乐有效”的原则。十年来,“活力课堂”模式已深入天元区每一位老师的心中,更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活力课堂”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开启引擎,点燃激情。教师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让学生愿意做事,让他们在明白知识的意义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学习知识的原动力。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除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及构建培育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多年来,天元区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将学生身心健康和品行习惯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首位。将生命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等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贯彻“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设以动手实践為核心的劳动和生活技能活动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加大实践体验力度,创设多元趣味平台,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加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

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与“育”的分离,班级管理难以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需通过引领学生,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实现实时追踪。

除此之外,新高考改革方案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教师的角色担当不再是简单的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教师应该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自身所长尽早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安排好高中阶段所有学业进程,做学生高考这个关键渡口的“摆渡人”。

为适应新高考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此,天元区作出了一些探索。

首先是加强教师培训。天元区构建了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灯塔计划”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教师心理学、管理学、职业生涯等培训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其次是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考评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使其在新高考改革下能够真正发挥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功能,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再次是推行“逢进必考”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的招考渠道和“选调通道”,建立稳固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制定并落实《株洲市天元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实施办法》,聚集和发挥教育人才作用,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三、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

新高考改革对教室、师资、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大大提升,需要各地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还需要完善的排课系统加以支撑,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此要注重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物力支撑。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指导下,结合天元区实际情况,天元区推出了《天元区推进教育基本现代化第一阶段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为适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走班教学这一新态势,天元区将落实相关实施方案,着力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建立现代信息技术补充、长效更新机制。对城乡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进行补充、更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天元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展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大数据分析、智慧课堂、教师发展、网络教研、心理健康、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智慧校园等应用试点,加快改造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各校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统筹安排,建设智能校园,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

(作者系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职业专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