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
2019-05-08曾尚伟
曾尚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杭病力的相关内容,首先从色素组织体、扇贝的大规模死亡、对虾抗病能力三方面讨论海水养殖生物病害的种类,然后深入研究海水养殖生物杭病力基础内容,从遗传基础、环境胁迫因子、养殖密度三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色素组织;遗传基础;环境胁迫因子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其中海水养殖在渔业领域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但是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人类无节制地摄取海洋资源,而且将生活垃圾和各种污水排放在海洋中,导致海洋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因素导致海水养殖生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一、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
1.海带色素组织体遭到破坏
海水养殖生物对防御病原体有着不同的反应过程,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以海带为例,在研究海带的病变现象时建立了专门的海带表面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体系,此外还建立了负感染生物检测模型。在此条件下发现杆菌是主要的具有病源感染能力的微生物,海带发生病变的现象是色素组织体遭到破坏。在观测的过程中发现关于低等防御机制的主要证据,当病源体感染海带,海带就会主动发生化学防御的反应现象。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还制备了专门的淋巴囊肿病毒,制备了一种烂皮病细菌疫苗,系统研究的对象是鱼类的免疫器官组织。
2.扇贝的大规模死亡
海水养殖扇贝,扇贝出现了大规模的死亡现象,对此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的项目有病原学、组织病理学、流行病学,另外还有针对环境因子的研究。有针对性的研究扇贝的不同生长阶段,分析不同种类扇贝的成长过程。总结扇贝的死亡规律,比较可疑的各种病原。此时发现了感染贝类的新病原,包括立克氏次体、派金虫。针对这些病毒开展的研究项目有WSSV结构蛋白定位、定位糖蛋白、病毒酶活性。通过这些研究工作查明病原菌的感染途径,研究出了一种新技术,叫做可疑致病因子分离纯化技术。
3.对虾抗病能力下降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对虾抗病能力下降是受到了环境因子突变的影响。在研究时,建立了分析抗病能力的指标,制定了病原生物感染的实验方法,此外专门针对鳌虾建立了感染WSSV的模型,研究中国的对虾补偿生长现象,研究变温对中国对虾代谢的影响,针对刺参探讨其摄食和代谢的变化情况。扇贝、海带、刺参的单养模式和混养模式是实验研究的重点内容。浅海养殖系统自身污染物的收支情况是影响生物病害的关键因素。
二、海水养殖生物抗病力基础研究
1.对虾和扇贝的抗病力遗传基础研究
研究对虾和扇贝抗病力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为此建立cDNA文库,之后测定16000余条EST序列。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已经公布的对虾EST序列共有4519条。拼接中国对虾的EST序列,共得到的可能基因有5668条。与nr库进行对比,发现其中3259条基因已经被注释了功能。详细分析数据结果,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有效的管理,构建中国对虾ESTs数据库,在网络上实现数据库共享。积累数据的目的是彻底破译对虾的遗传密码,分析这些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克隆功能基因的全长序列,这些基因具有免疫抗逆相关功能。实现功能基因的重组表达,此时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功能基因包括热休克蛋白、抗菌肽。不仅研究基因的重组表达,还建立时空表达图谱,研究基因的生化功能特性。完成这些研究的目标是了解并掌握对虾自身的抗病免疫机制,进而研发出优良的抗菌免疫药物,这些药物不仅能够科学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还要切实做到不危害生态环境,不危害人体健康。
2.环境胁迫因子影响海水养殖生物的抗病能力
环境胁迫因子包括温度、盐度、氨氮含量。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虾和扇贝的抗病能力。研究的结果表明围栏有一定的养殖防病效果,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养殖的水质处于稳定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使用一定化学和生物调控的手段。将实验室模拟和现场的实验过程结合起来,研究养殖密度对扇贝抗病能力的影响。环境因子会对扇贝的抗病能力产生影响,与病害发生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养殖环境和自身污染机制相互之间有着某种关系,浅海养殖系统的物质运输和生物自身污染有一定特点。在研究生态调控系统时,要将此作为科学的依据。养殖系统、养殖容量、生态调控三方面存在着一些规律,影响的对象有大型藻类、沉积食性动物。海带、江篱等植物会吸收并利用养殖海区的营养盐。大型的藻类和浮游植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关系。刺参会对贝类生物和对虾的生物性沉淀产生清理的效果,这其中存在着某种生态学原理。
3.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海水养殖应该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工作,定期检查水质中存在的化学物,控制化学物的含量,不能超过海水养殖生物的承受范围。要保证随时监控水的温度,确保养殖环境处于良好的流通和交换状态,积极向养殖户宣传正确的发展观念。在养殖户的思想观念中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不能松懈。为了防止病害的出现,要积极运用基因技术手段培育出各种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海产品品种。这样海产品的面临疾病侵袭时抵抗能力才会有所增加。强化免疫防御机制的功能,使用有效的免疫疫苗,建立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各项研究项目。如今海水养殖的方式一般都是网箱饲养,这种饲养方式的缺点是底部会产生大量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会导致微生物的衍生,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所以要降低养殖密度,避免出现海上养殖无序膨胀的不良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养殖实践的经验表明,不同地区海域的盐度有很大不同,适合养殖不同的鱼类品种,对虾养殖的方式有混养和单养,其中鱼类品种和对虾混养的养殖效果更好,对虾的存活率也更高。要深入研究探索混养技术,创造良好的原生态海洋环境,形成符合大自然的生物链结构。
參考文献:
[1]孙福先.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混养鱼类生物防控对虾病害体会[J].河北渔业,2017(07):45-46.
[2]胡玉林.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杭病力基础研究[J].江西农业,2016(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