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019-05-08汪国良
汪国良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则是重中之中,在语文课程资源上,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关甚远,但也有自己的的优势。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和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我们农村教学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因地制宜,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
在课余生活所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表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表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创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学生学习和热情,让教材“二次开发”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自己的游戏都有成为教材第二次开发的契机。如:在读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有个学生不解的问:青蛙什么时候时候出来?对一年级的小学朋友来说,他们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收集有关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们的知识。
二、充分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表资源,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1.结合农家课程资源,使语言学习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现。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12岁的女儿到乡下探亲,她女儿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行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册识字(一)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
2.凭借学生自身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同切身感受相结合
学生本身就是特铢的课程资源共享。他们有特铢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片,如:旅游见闻,探险、急救、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九册第5课《挑山工》一课中讲到:“登山的时候,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城里的孩子对挑山工为什么这样做不易理解,農村的孩子有的做过活,挑过担,还能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
三、积极开发社会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十一册口语交际《小记者》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企业家、茶农茶王、菜农大户、育世家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乡情感
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可以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情操
千年古邑安溪,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有“龙凤名区”的美誉。境内名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十余处,如:景迹凡的清水岩,巧夺天工的清风洞,罐子势恢宏的洪恩岩……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整合,廓出一个生生不息的独特文化圈。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的课程资源。
2.努力启矿产资源,了解资源情况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未来跟我们息息相关。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如:官桥美观耐用的石板材、剑斗丰富的煤矿资源……让学生收集资料,先说一说,谈一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体验它们的采集、加工、制作过程,最后以各种形式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育工作自身就一种思想劳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作为课程开发的核心人物,需要拥有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引导能力。同时,教师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所以,让我们不断改进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