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檀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分析

2019-05-08汪峰

农家科技 2019年2期

汪峰

摘要:青檀作为榆科青檀属,落叶即乔木。但是近年来青檀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已经被列为珍稀保护树种。本文主要以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蔡村镇青檀的实际发展为案例,对其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展开详细的分析,主要是借助不同的IBA浓度以及不同的部位、时间等进行处理,分析其处理方式对生根的影响,以此选择最佳的组合。

关键词:青檀;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扦插试验;生根机理

青檀,又叫檀树,是我国独有的纤维树种。具有长寿命、抗瘠薄、强萌发力的特点,可以将其视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先锋树种。青檀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是在山东、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最常见的位置即山谷溪边石灰岩山地中较为疏松的林地。近年来,对青檀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其生长范围逐步缩小,因此,要研究可行的技术对其予以保护和繁殖。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蔡村镇的青檀圃中选取插条,将采穗母株选定为3-4a的实生苗,并选取较为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年生半木质化枝条。

2.生根条件

试验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蔡村镇进行。扦插池为长方形,主要是借助砖块砌成,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基质是用25充满厚的细河沙并借助0.5%的高锰酸钾溶液予以消毒。利用弥雾装置,时隔10min喷水,将温度调整到20℃-30℃之间,湿度在70%-85%。将每组试验的条件设置统一,展开常规的管理。为了避免在扦插时出现真菌感染的情况,要每隔5d在傍晚期间进行消毒。

二、实验设计

1.插穗处理

在插穗时要保留3-4个节,长度控制在9-11cm,要将上部叶片带上。将枝条插穗的下段削成斜面,平剪的方式来剪上端口。结合插穗的部位以及木质的程度将其分为三段,即上段、中段与下段,将剪好的插穗要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晒干。

2.實验设计

(1)IBA浓度与插穗部位对生根的影响。分别利用500、1000、1500、2000mgL-1浓度的IBA来处理三段插穗基部,以清水作为参照。在每处理25根插穗的过程,要重复3次,将其进行随机的区组排列。

(2)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将上段与中段的插穗用IBA1000mgL-1的处理,分别在2013.5.6、6.32、7.12展开扦插,依旧是每处理25根插穗,重复3次。

三、结果与分析

1.青檀扦插生根过程

不论是哪一种植物的扦插生根都是一个相对繁杂、连续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体现出诸多生理生化变化,并能够将插穗基部与叶片中的形态变化得以表现。在扦插后,要定期跟踪青檀扦插生根的变化。利用1000mgL-1来处理上段与中段的插穗,最早在外部会出现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下位置的基部形成愈伤组织,会长出不定根;在地上位置,母叶会脱落,萌发出全新的叶子。

相比于IBA1000mgL-1,对照组中段白色愈伤组织的时间不会存在时间相差较大的变化,但是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此时不定根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在扦插50d后在扦插过程中发现,少量的插穗会形成不定根,部分插穗并无明显的生根迹象,还会存在假活现象。

2.插穗部位以及IBA浓度对生根结果的影响

利用IBA分别处理三个部位的插穗10s展开扦插实验,在扦插后的60d对生根结果展开详细的分析,对其生根效果的影响见表1。

根据表1可以得知,IBA对各个生根指标局哟与显著的影响,但是对插穗部位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于死亡率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于生根条数与总根长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IBA浓度对于生根效果的影响远远超过生根效果。在IBA浓度以及插穗部位之间的交互作用只对生根条数与总根长有显著的影响。根据数据显示能够得知,影响生根率的主要因素即IBA浓度,在青檀快速繁殖的过程,首先要选择最为合适的IBA浓度。在同一部位经过IBA处理后,生根率、死亡率、生根数量以及总根长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3.采穗时间对青檀扦插生根的影响

在不同的时间利用1000mgL-1的IBA进行扦插实验,观察插穗生根的性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知,扦插的时间对青檀插穗的生根率与死亡率并无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是对生根条数以及总根长却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浓度、部位、时间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扦插,从而选择出最佳的组合,这对生根的测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为青檀扦插繁殖技术提供了鉴定的技术保障,但是结合时间操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将其改进,因此,今后还需要对不同的种源进行研究,选取高质量的优良无性系。

参考文献:

[1]王添,李畅,汪殿蓓,唐修仪.三种生长调节剂对青檀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06)24-29.

[2]范佳佳,盛继露,李晓红,张小平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青檀自然居群交配系统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27(04):110-112.

[3]程甜甜,孙忠奎,王峰,韦忠刚,董兴国,张林.青檀二倍体及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9):31-36.

[4]汪殿蓓,李建华,田春元,钟亚琴,段丽君,杨先忠.湖北省野生青檀纤维形态特征及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01):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