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5-08许映雪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探究

许映雪

导学式教学是一种以导为主线,以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感性思维为主体的客观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难度.针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过渡,实现新知识的自主学习.但是,尚有一些教师对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存在误区,使得学生更多的是实现计算能力的训练,而缺乏思维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导学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四方面的探究体会.

一、灵活运用问题启发,实现知识导入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也是实现教学导入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自主学习任务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对教材内容浅尝辄止,对本课的主干知识、重难点等缺乏充分分析,提不出问题;或者对教材内容被动接受,缺乏质疑精神,甚至能够按部就班地利用概念、定理完成简单题目的练习,但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多的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针对此,在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的运用,一方面,在备课中为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的教学设计中,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具体知识,以及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目标,提出目的性、阶梯性的问题,为学生构建本节课的提纲,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中,实现对主干知识的探索;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鼓励并尊重学生提出问题,用包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即使是幼稚的、天马行空的问题,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敢于思考、乐于思考,这样才能从单纯的知识学习逐渐过渡到思维、情感的发展.

二、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依赖的并不是教师的讲解能力,而是学生的自學能力.在课堂设计中,教师的讲解是外因,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是内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一堂小学数学课上,如果学生的态度敷衍、盲目跟从,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讲解知识,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主要矛盾出发,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设计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自主探究、自觉思考的机会,进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平移与平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在奥运会的体操双杠比赛上,运动员通过灵活的肢体动作,为我们展现出体育运动的魅力,我们校园的操场上也有这样的双杠,如果教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这样画下来,你们看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在学生回答“直线”之后,教师又结合两条线的位置,提出问题“两条线之间的宽度一样吗?”在根据情境引导出“平行线”的概念之后,教师为学生提出了自主活动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特点等,而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探索中实现了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互动讨论

在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其对教师导入内容的消化与吸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营造互动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堂讨论存在一定的排斥,甚至为了所谓的课堂秩序控制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在导入式教学的引导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互动讨论的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例如,在“生活中的负数”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对生活中常见的负数进行总结归纳,并在合作中,对某地12月份的温度变化数据制作折线图,并在课堂中加以展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到知识探索情境,更能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合作意识,从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做好知识讲解,体现教学主导效果

在导入式教学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角色的排斥,相反,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教师必须在导入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及时而充分的指导,才能让自主学习过程更加顺畅,并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除法”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结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难点,为学生设计学习探究任务,并在任务驱动中,对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探索时间,如何寻找有效的思考角度,在讨论中应该抓住那些重点等问题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更有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中巡回检查,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解答,在课后评价中,针对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教师成为导入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凸显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导学式教学法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深入分析,理顺教学程序,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知识导入中获得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并在与师生的互动讨论中,完善引导模式,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云霞.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探析[J].学周刊,2011(26):77.

[2]刘景银.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5(7):136-137.

[3]李丽琴.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6):77-86.

[4]谷永玲.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20.

猜你喜欢

导学式教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