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驱动性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

2019-05-08王令壮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教学设计

王令壮

【摘要】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思维火花的导火索,是贯穿一堂课的主要脉络.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必有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作为支撑.看似简单的知识,通过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正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关键词】教学设计;一次函数图像;知识体系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

巧设驱动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其思维.下面我结合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次学习一次函数图像的作法时例题的讲解,谈一下如何巧设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理解知识.

一、例题讲解

例题作一次函数y=x+2的函数图像.

解列表:

x…-2-1012…

y=x+2…01234…

描点:

連线:

教师提问1:自主学习教材函数图像概念以及画图像例题,思考:函数的图像概念是什么?作函数图像分哪几步?学生1答: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作图分三步:列表、描点、连线.

教师提问2:所列表格中x的值是如何得到的,y的值是如何得到的?学生2答:x的值是任意取的,y的值是通过x代入关系式计算得到的.

教师提问3:关系式y=x+2中的自变量x可以取哪些数?学生3答:可以取任意数,有无数种取x的方法.

教师提问4:回答得很好,由于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数取到,所以只能选取其中的几个点来代表,那么你打算如何选取这几个点?学生4答:选择方便计算和表示的点.

教师提问5:表格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意思?学生5答:x和y可以取无数个点,可以无限大,无限小.

教师提问6:你能从表格中找到我们都取了哪些点?坐标分别是什么?如何确定?学生6答:共取了五个点,坐标分别为:(-2,0)(-1,1)(0,2)(1,3)(2,4),x的值为横坐标,相应y的值为纵坐标.

教师提问7:描点之前,要先做什么?学生7答:建立直角坐标系.

教师提问8:建立直角坐标系有哪些注意问题?学生8答:要规范的画坐标系,用铅笔直尺画,注意标注坐标轴、原点、单位长度以及正方向.

教师提问9:你能在坐标系中找到点(-2,-3)吗?学生9:到黑板示范找点的过程.教师重点强调找的时候要注意对应关系.

教师提问10:“依次连接”是什么意思?学生10答:按照顺序连接.

教师提问11:你能上台示范一下吗?(学生一般初次上台连接,通常会出现不规范的地方)

教师提问12:他画的对吗?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学生12答:连线时,两端要“出头”.

教师提问13:为什么连的时候,两端要“出头”?学生13答:“出头”代表无限延长,x、y可以取任意数,体现在图像中就是要“出头”.

教师提问14:取点的时候,通常我们取五个点,可不可以取更多的点?

学生14答:可以,取的点越多,图像越精确.

二、在问题处理时,学生未必按照预设的答案回答,教师需要灵活处理

1.在画图时,可能会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的结论,学生只是直观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后面加以验证.

2.学生可能未描出所有的点,就着急连线,需要教师加以提示,要把所取点都描出再连.

三、这样设置问题,有以下作用

1.每个环节都设置了很多的问题串,就像一个个台阶一样,层层递进,把难度降低,把问题细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2.问题串的设置使讲解的过程变成了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直接灌输效果要好.

3.问题串的设置,有利于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当然,问题的设置,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必须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深度备课,充分预设才行,应该说,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教学设计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