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强化法和班级精细化自主管理

2019-05-08夏虹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教室班级

夏虹

摘    要: 教师的任务重时间紧,一手抓教学任务,一手抓班级建设。在班集体初步形成时,用积极强化的行为主义方法,数字化的虚拟奖励方式,促进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推进班级的精细化自主管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减少班主任的说教,由于价值条件化作用形成的被动管理。另一方面给学生自我管理、发挥机体智慧的空间,促进孩子们自我发展。

关键词: 积极强化    班级精细化自主管理

一、研究背景

上学阶段是每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上学的经历对学生未来发展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和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德育一定先于智育外,还要格外重视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实行之后,教育核心注重以人为本,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内课外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尽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就需要从观念上、制度上做根本的改变。减少传统老师的说教,“一言堂”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在鲜活的学生面前缺乏说服力,往往是一只耳朵出,一只耳朵进,听过就过了。

二、研究目的

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成人感,一方面渴望像成人一样自由,另一方面往往缺乏有效的行为模式和自控能力。行为冲动、重义气、爱面子特别是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变得很敏感,孩子们特别在意自己在朋友或同学们眼中的形象,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新生入学开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强化法,强化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和常规要求,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积极强化法是被广泛应用于行为矫正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行为主义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当一种行为的结果受到强化或奖励,人和动物从中得到了满足感,那么这种被强化的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反复强化,使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当强化物撤销时,这种行为也会固化。因此,用积极强化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可行的,但是积极强化物的选择却是非常关键的。

三、研究方法:示范法、模仿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一)选定不良行为即目标靶行为,监测靶行为。

积极强化法是通过奖励正确的行为,淡化或漠视不良的行为,增加目标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出现频率。每當学生出现老师期望养成的目标行为时,就及时对学生的行为予以奖励,即正强化。在教学中,积极强化法的操作要求如下:

1.确立靶目标。所谓靶目标是课堂上学生的不适行为和人群。上课睡觉、说话、下座位、吃东西、喝水、念课外书等这些课堂上的不适行为并将其作为观察的目标。

2.监测靶行为。以一节课为单元观察和记录他们出现不良行为的次数和频率。将平时上课违纪较多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将他们具体到人的违纪行为次数有准确的记录,以一周为单位进行统计、记录。以一周五节课作为一个循环,进行行为的反馈,周期性的总结。

(二)确定积极强化物。

积极强化物对目标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强化物必须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是他们最想要的,能激发他们欲望的。如果强化物没有引力,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行为,就失去了积极强化奖励适应性行为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选定几种强化物:

1.精神性的奖励。女孩子更在乎老师或同学们的评价,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在班会课,或晨会课的时候,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全班同学夸夸她,夸赞的内容一定要具体、有针对性。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

2.活动性的奖励。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这一周学生表现非常好,同学们的监督是有效的,可以以这个学生的意愿奖励同学们集体体育娱乐的时间,如篮球赛、足球等。

3.物质性的奖励。可以选用笔记本之类的,缺点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引力,可以让班委会或班主任或学生喜欢的科任老师在笔记本上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话话,也可以是一张学生想要的照片。

4.数字化的虚拟的奖励。最近这段时间,课堂上选用了《星球大战》的片断练习学生的听力,在上课前3到5分钟之内播放,每天看一点点,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承诺学生如果这个月上课时的纪律很好(在学校的上课纪律测评中没有丢分),那么可以利用班会甚至上英语正课的时间让他们观看《星球大战》作为奖励。学生很兴奋,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学生的新鲜感过去对这个片子失去兴趣,这时可以选择其他一些视频作品。数字化时代优秀的作品很多,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点。

(三)明确目标行为要求。

新学期开始,班集体的建设离不开班级规定,班规可以是老师根据学校的管理要求,希望同学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可以是班委会牵头,同学们自行商定的班级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日常规要求:上课。

1.上午、下午、晚上必须按时到教室(预备铃前10钟)。由值日班长负责考勤,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表扬奖励。每迟到一次扣除当月一日常规量化总分1分,有事必须亲自向班主任请假(写请假条,由班主任批准后交班长),无故旷课1次扣除当月常规量化总分5分。

2.课间小预备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保持肃静,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准备书本文具等)。书本一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小预备铃响后还在打闹的,一次扣除当月常规量化总分1分;上课铃响后,老师进入教室,班长喊起立,待老师还礼后全体同学坐下。下课铃响后,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还礼走出教室后同学们再出教室(如老师有事未出教室,同学们可先走)。

3.上课时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不得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每缺交一次作业扣除量化1分,考试作弊1次扣除当月常规量化总分10分,并且当场试卷判零分。

4.上课时坐姿要端正,不随便说话,讨论要积极认真,发言要举手,经老师许可后再发言(臂肘触桌面)。发言时要起立,坐姿端正,声音洪亮;上课时不随便出入教室,不擅离座位,调换座位。下课铃响后才能出教室,户外课不许中途回教室。每违规一次扣除当月常规量化总分1分。对课堂常规的要求,班委会督查记录,学校纪委也会检查落实。

(四)适时适当地对目标行为实施强化。

当学生出现教师所期待的适应行为时,一定要及时施加正强化,奖励给提前与学生约定的强化物。如果奖励没有及时兑现,老师失信于学生或拖延奖励的时间,就没有效果,学生的行为不会受到强化,甚至会有逆反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几个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编成一组,受同学们的监督,及时给出肯定。帮助其建立自信心,逐渐去除不良的行为,并使适应性行为得到固化。

四、结果与分析

积极强化法对于纠正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是有效的,特别是学困生的转化。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先天的智力发展障碍;二是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三是缺乏动力,没有目标。大多数学困生的转化是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模式实现的,班级精细化管理可以由此推广。即时反馈学生的成长,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当初期目标实现后,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以矫正,这时要制订新的目标行为,设计新的巩固目标行为,并使之固化为行为习惯,这时可以考虑逐步撤销积极强化物。

参考文献:

[1][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4.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8年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8〕GH29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教室班级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