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与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2019-05-08黎明虹杨立汝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

黎明虹 杨立汝

摘    要: 我国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非常重视,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意义重大,不仅能加强粤港澳的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加强粤港澳三地交流与联系过程中融入国家战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对外和区内交流与合作水平,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一大批具备国际水平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职院校    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发展经验证明,加强大湾区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于大湾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和人才流通,作为国际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压力更大,需要新鲜血液注入,需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经济体起飞的跳板,创新的主体便是人才。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必须采取措施推动高职院校对外和区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水平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长期建设,从提出到实施几乎有十年时间了。最早提出在2008年年末,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加强广州和佛山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同城效应,同时携带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完美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密切,将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促进这片区域的腾飞。再到2009年,佛山和广州分别签署了相关文案与协议,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的作用,先稳定佛广两市的关系,利用同城效应,作为三角洲一体化的突破口,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完工。2016年对之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和纲要性文件进行了仔细修改和完善,又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推动佛广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推动两市共同发展。一直到2017年才把“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次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开启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工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动三地共同发展,加强联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三地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为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地区迅速发展壮大,发展成为国际性城市群。

在世界发展局势下,大城市化是大势所趋,城市融合不断壮大也是发展趋势,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城市群的先进代表。在区域化进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促进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除了对三地经济交流有很大的作用,对三地教育事业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三地共同组成的,三地力量同样重要,三地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范围内,大约有5.6万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人口大概有6800多万,包括广东省的9个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不仅在国内地位独特,在世界上也有着极大的作用,是国际重要的航运枢纽,许多国家在香港进行货物中转或者补给原料。另外,香港还享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名,经济相当繁荣。澳门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等,承担着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要任务,还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国际旅游业中享有盛名,风光旖旎。其次就是广东省9个重要的市,以佛山为代表,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在制造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实力不可小觑。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质量,教育部门提出了相关发展战略,目的是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给学生更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和水平,同时开创相关教学内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三地学校开始逐渐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建设城市群的同时,各个高职院校开始“学科群”建设,比如高职院校中开创的“数学与信息科学群”、“区域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保护学科群”。除此之外,广州市教育部还抓住了这次契机,努力推进学校间合作交流,构建更多的重点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入选了“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同时教育部门还利用了“亚太教育交流与合作广州机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地区高职院校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与科研合作关系,促进了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共同交流经验,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同时,在学校交流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提高学生的对外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四、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探索

(一)丰富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教育要求,目前教育合作还远远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必须丰富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内容,除了实施科研合作、共建科技平台和实验室之外,还要建设高校联盟。在建设高校联盟的过程中,提高高职院校相互理解与合作的契合度,建立高校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高职院校之间人才培养互融及实现知识共享目标,在丰富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内容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制,这种教育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更符合未来社会产业的人才需求。另外,在丰富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完善人才培养和知识共享开放体系,各高职院校共同探索学科知识、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还要重点培育产业急需人才,为产业提供更多实用性人才,促进高职院校人才质量的提高和社会适应性的增强。

(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合作办学层次

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加强对外和区内交流与合作,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教育合作办学层次,不能让高职院校的教学合作仅仅停留在本科和专科阶段。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职院校对外和区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要吸取优秀院校的教育方式和体制,增加本科生及以上优秀人才资源。只有不断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优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教育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教育水平才能与经济实力相匹配,不断提高教学合作层次,培养创新型人才,参与全球竞争。

(三)创设校地合作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园区

科技创新园区是连接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中介,通过科技创新园区中的交流、实践等可以促进知识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园区的创设需要不同高职院校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加强院校之间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促进科技成果互相学习,实现产业化和生产化。由于粤港澳大湾区许多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区,为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园区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将不同高职院校中的优秀人才聚集在科技创新园区进行科技研究和创新,为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结语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在区域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群趋势不断加强,所以,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高对外和区内交流与合作能力与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脚步,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其他地区与国家的教学制度与方式,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机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对外和区内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事物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洋.新疆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J].学周刊,2017,16(16):19-20.

[2]蒋玉娟.用五大发展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发展[J].高教论坛,2018(10):108-111.

[3]裴童.新时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15-16.

[4]张驰.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地方高职院校翻譯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1.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