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经典诵读助力学生德育教育

2019-05-08李兴彪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李兴彪

摘    要: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瑰宝,经过千年传承,聚集并记录了中华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承载着几千年来伟大圣贤的思想光辉。随着学校德育教育不断深入,让学生诵读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符合学校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要求,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以个性化经典诵读渗透德育课堂为例,就个性化经典诵读对初中生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将两者融合的教学策略,旨在加强对学生美德的熏陶和培养。

关键词: 个性化经典诵读    立德树人    德育教育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时之举。教师是为了让人获得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长期学习基础上的,长期接受文化熏陶是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品,国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国学文化,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因此积极探索个性化经典诵读在学生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在提升精神、塑造人格和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将个性化经典诵读渗透于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扩充课文内容,加深知识理解。

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引入经典教学环节扩充课文内容,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感受三峡山水之美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此外,在讲到三峡水流湍急的奔放美及深秋凄婉美时,教师还可以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抄录给学生,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强化对景物描写方式的应用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轻松自由地朗读课文,可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积累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孟郊的《游子吟》,体会细腻的母爱情感,为学生学习课文做情感铺垫。

(三)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在国学经典的诗词歌赋中蕴藏了很多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和情景,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每逢民俗节日就向学生介绍相关诗词,通过对经典的诵读了解体会民俗节日,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例如在清明节前可通过抄录、诵读杜牧的《清明》让学生清楚清明的来历。

(四)培养审美眼光,塑造健康人格。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复兴起到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二、将个性化经典诵读渗透于德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过于追求功利,拔高读经功能。

诵读经典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其中精髓与内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透彻领悟的,虽然将诵读经典当作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不可抱以过重的功利心: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受经典中的理念,从而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个性化经典诵读只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对常规教学而言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全盘代替学校教育,避免个性化经典诵读的功效被主观性拔高。

(二)脱离学生实际,内容过深过难。

由于个性化经典诵读材料选择范围很广,要避免因选择不当而出现序列不清、选材不够系统化的情况出现,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选择内容难度适宜的文章,针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不可选择过多道德说教类型文章。教师需要对个性化经典诵读有一个整体性把握。有些教师在对古诗文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时就让学生通篇背诵,一味地让学生机械性死记硬背,没有运用赏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让个性化经典诵读变成一种形式,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完全不符合德育教育要求。

(三)缺乏辩证思考,盲目全盘接受。

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既闪耀着人性和智慧的光泽,又包含了诸多封建迷信内容。比如《增广贤文》中蕴藏了很多智慧结晶和人生经验,但也有对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的宣扬;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性修養,也有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内容。这就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辩证思考的要求,即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不可对经典内容全盘盲目地接受。

三、将个性化经典诵读渗透于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丰富个性化经典诵读形式。

要将个性化经典诵读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最好让个性化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多多开展实践活动,丰富个性化经典诵读形式是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一方面是积极举办诵读表演活动,除了融合舞蹈、歌唱、演奏元素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展示自己在经文中的所得所悟所感。比如将一些经典小——《头悬梁锥刺股》《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进行故事改编或者重现,让学生对一些简单古文进行再想象、再创造,与此同时燃起对经典古文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可举办与个性化经典诵读有关的征文比赛,给学生创造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将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库,还让蕴藏在经典中的思想精髓得到升华。

(二)结合课文内容延伸,品读国学经典内容。

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经典名著,在适当教学环节中引入,为课本内容做补充和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创造国学经典被拼读的机会。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新闻稿记叙的表达方式、新闻六要素和新闻具有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简洁性特点以外,还可以根据通讯稿内容向学生推荐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学生产生浓浓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告知学生每一位中国少年都担任着振兴中华的责任,中华少年的勇气和智慧是民族兴起的根本。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梁启超作为一个时代领导人对未来中国少年的寄予和希望。作为力争改变中国历史现状的梁启超先生,通过对中国未来的憧憬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对于此篇课文的学习可谓“一箭双雕”。

(三)严格把关,对于国学经典的甄选符合初中教学实际。

开启个性化经典诵读,首先需要发挥语文老师的强大作用,选择与初中教学实际符合的内容。对于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以大纲教材为主。经过多个教育专家编写出来的教材,是完全符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目标的,是新课改教学改革用书的基础,在整个中学德育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只有在掌握教学基本内容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个性化经典诵读和拓展阅读。语文教材上现有的诗词都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和领悟难易程度都是在中学生接受范围内的。第二,以课外参考教材为辅。新课标教学要求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程设置对学生而言难度系数不是很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认知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扩大阅读范围,推荐课外参考资料丰富学生阅读类型。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参考教材,对学生因材施教,争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德育教学中融入个性化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知识面,还使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逐渐走向妇孺皆知的常态认识。个性化经典诵读这种形式渗透德育教育,更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既陶冶了情操,又健全了人格。

参考文献:

[1]付海林.让经典滋润心灵,让圣贤充实人生——如何让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J].学周刊,2016(18):64-65.

[2]季桂华.个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8):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传统学校开展的与基于网络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指导对比研究》,课题编号:9788,课题立项号:18622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