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二年级学生字义辨析能力的三大策略

2019-05-08邹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字旁字义辨析

邹燕

一、字义辨析的理性分析

何克抗教授在《语觉论》中谈到:“儿童具有先天性的语音感知和语义分析的功能。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约)6岁,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并非还无准备,而是已经具有相当强大的基础。”据调查,学龄前的儿童已经掌握了3500个以上的口头词汇,只是对与音相对应的字还不能一一辨认而已。

他还这样写道:“阅读过程的心理加工分成文字感知、文字辨析、单词识别、语块生成和语义辨识五个环节。文字感知和文字辨析能力是要靠后天学习才能习得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和语义关系结构,我们的汉语尤为复杂。比如说,有个低年级的学生已经记住了诗人李白“字太白”,但在他的理解中确认为是“李白的字很白很白”。汉语的每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当然,汉字还有很多属于自己的规律,如同音字音同义不同,多音字同字不同音等。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自主学会一个汉字的音,对他们而言已经很容易了。而且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实用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他们对于字形的感知和辨析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字的音和形已经不是影响学生语言理解和生成的主要因素,反而是我们教学中往往忽视的“字义”制约着学生语言理解和语言生成的发展。因此,二年级的识字教学,除了要学生用学到的识字方法来认识汉字的音和形外,还应侧重于语义的理解,教会学生字义辨析的方法,把学生感知的语义和实际的语境中的字义勾连起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为言语的生成打下基础。

二、字义辨析的三大策略

那教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字义辨析的能力呢?

1.开发特质文本,激起学生探知字义的好奇心

从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点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要有把握学情、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很快识别出哪些字在教的时候侧重读音,哪些字侧重字形,哪些字侧重字义。当筛选出需要着重探究字义的生字时,教师就要联系学情,知道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时,到底难在哪里。是一字多义的纠缠?是同音字产生的误解?是多音字产生的分歧?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晦涩?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准确把握。

《狐假虎威》一课中,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是一个难点,难在学生不理解“假”的意思。没有预习过的学生,凭着生活经验,他一般会理解成“不是真的”。初读课文后,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感知到“狐假虎威”的大意。但这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哪怕找到原文中的话来解释,也不能完全让学生信服。“假”为什么作“借”讲,也许会成为学生心中抹不去的疑问。教师应该尽量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一层一层地去启发学生探究汉字的意思。

【片段一】

师:谁来读读课题?让大家一听就听出题目中的两种动物。(指名读题)

师:“威”这个生字,大家可以给它找哪些朋友?

生:威力。

生:威風。

生:威猛。

师:那“虎威”是指——

生:老虎的威风。

师:那“狐假虎威”的意思就是说——

生:狐狸的威风是假的,

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生:狐狸骗老虎。

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请大家听课文录音,找到这句话。

(生听课文录音)

生:原来,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师:题目中的“假”对应的就是这句话中的什么字?

生:借。

师:(出示)瞧,这就是古时候的“假”字,左边是一道悬崖,右边是两只手,悬崖下的人借助悬崖上的人的力量爬上去。所以,“假”最初的意思就是“借”,后来引申为“不是真的”。不说真话,就是——

生:假话。

师:还可以找哪些朋友?

生:假发。

生:假货。

生:假钱。

师: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

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探究:一是先凭已有的经验来说出意思;二是初读中联系上下文来找到“狐假虎威”整个成语的意思;三是通过字源探究“假”的意思。层层递进,层层深入,还原学生从感知字义到运用字义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让字的意思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揭示出来。

2.设置探究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字义的过程

教师分析好阻碍学生辨析字义的心理机制后,就要着手设置体验的情境。情境可以用整体性的问题层层深入,可以在朗读情境中感悟,可以在动作中演出意思,可以在组图中发现真义,可以在故事中探寻等。教师要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来选择设置情境的方式:表示动作的词可以表演,象形字可以寻找字源,一字多义可以呈现不同的语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等。

《狐假虎威》中“扯着嗓子”的教学,就可以在朗读情境中让学生感知“扯”在文中的意思。学生理解的“扯”一般是“拉”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却不能让学生“拉嗓子”,不能用动作来释义,那怎么办呢?

【片段二】

师:狐狸骗老虎的第一句在第几自然段?一起说。(出示: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生:第2自然段。

师:齐读第2自然段。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大声读?

生:为了吓唬老虎。

师:谁还愿意吓唬老虎?(指

名读)

师:这么大的声音读就是这句话中哪个词的意思?

生:扯着嗓子。

师:这个词可难读了,“扯”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着”和“子”是轻声。谁来试试?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扯”和“嗓”的?

生:口字旁加“桑”,提手旁

加“止”。

师:扯是什么动作?

生:拉。

师:嗓子能拉吗?

生:不能,是把嗓子放开。

师:好,你来放开嗓子读一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扯着嗓子”一般教学是先教音、形,再教意思。《狐假虎威》这篇课文里有很多狐狸和老虎的对话,这些对话本身就提供了一个理解意思的情境。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你敢吃我”的大声,也知道这是狐狸在吓唬老虎,顺着学生的理解,笔者先让学生去读,去体验,学生已经感觉到“扯着嗓子”的意思。然后自然而然地说出“扯”就是把声音拉高拉长,最后让学生把对意思的理解读出来。

再如课文的第7和第8自然段里也有许多四字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语如果是照搬字典里的解释,学生反而不容易理解,如果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演一演,演出狐狸的得意和老虎的不自信,那就是对这些词语最好的解释。

3.回归语境运用,让学生在语境中真正习得字义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学了就要用,而且力图在一定的语境中去运用。否则,就背离了儿童的学习规律。学生在体验中感知了字义后,教师紧接着要设置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去运用字义,这种运用可以是简单的语言训练,如字义对应,也可以是书面的语言,也可以是口头生成的语言。

《狐假虎威》一课中认识“转”这个多音字也是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是简单粗暴地出示这个多音字对应的词组,让学生一起识下字就算教过了,学生也许当时记住了,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运用时往往容易出错。教师要找到一条化难为简的途径,变抽象为形象,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感知字义。

【片段三】

师:“转”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看看这四幅图,想想看,什么时候读zhuǎn,什么时候读zhuàn。

生:转头、转弯,读zhuǎn。

师:真厉害!当把方向、位置变了,就读zhuǎn。什么时候读转zhuàn?

生:转眼珠、风车在转,读zhuàn。

师:看老师的手势,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圈就读zhuàn。跟老师读:转圈、转动。会了吗?

生:会了。

师:小狐狸想要考考你们,请小朋友们选一选。出示:(zhuǎn   zhuàn)了个弯,我看见那边风车在(zhuǎn   zhuàn)。

笔者利用“动图”技术,把转头、眼珠子转、风车转的场景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在学生感知字义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播。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最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从观察到运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探究知识的快乐。

又如这一课《狐假虎威》中“神”字的教学,这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而且这是学生第一次写示字旁的字。字理识字是学生感知字义的好方法,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就可以触类旁通,有时哪怕是理解了一个偏旁的意思,学生就可以猜出一类字的意思。所以,“神”是个典型的形声字,教师先通过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示字旁字形的认识,再利用古文字“”解释示字旁,让学生明白示字旁的字和神灵有关,再“以一带多”,引出“祝”“福”等字。以后,就算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带有示字旁的字,也大概能猜出字的意思。最后从形声字的造字方法迁出本课的很多形聲字,让识字方法再一次得到运用,学生自主识字的本领就会进一步增强。

识字教学,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视角。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有能力用拼音记住汉字的音,用学过的部件记住汉字的形。我们应该逐渐引导学生去习得探索字义的方法,让自主识字更有意义,也为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生成架起桥梁。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字旁字义辨析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开开心心来闯关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正误辨析一例
“乔”字娃娃变戏法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少”字歌
绝和决
燥、躁、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