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应探求真善美融合的新理念

2019-05-08罗勇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罗勇

摘    要: “真善美融合”是在语文教学观念中针对美学方面进行的研究,而且这种美并不是指一般形式上的美,而是一种美学理念,在教育中的理性认识及感性认识相结合产生的真正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念。这种教学观念的融合可以使语文教育实现真正的真善美,同时有效塑造学生品格,树立正确健全的人格。本文主要针对语文教育探究真善美融合进行讨论,探讨语文教学中融合真善美的方式,帮助语文教学得到更快速的发展,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育    真善美融合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融合真善美理念是美学与知识的统一,需要教师与学生将语文教学从课本学习转变为情感及德育教学。现阶段语文学习过于片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课本、字词及课文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这种教学虽然会有效提升语文成绩,但忽略教学过程中的美感及对文章本身情感的解读,讲语文课变成纯“语言课”,大大削减语文教学的乐趣。这种现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将真善美融合进语文学习,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一、语文教育中与真善美融合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以往教学体制的禁锢,我国现阶段语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无法真正与教学中的真善美融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教学制度过于陈旧。

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的时间非常长,早已经作为根本教学制度而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教学体制内,想要快速根除基本不可能,这种守旧的教学方式始终存在,只会造成学生学习不积极,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陈旧的教学制度使语文课堂流于形式,教师教学过程过于功利,只求成绩和升学率,忽视学生情感,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接受语文知识,也不能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2.教师教学方式没有及时更新。

由于传统教学制度的存在,一些教师并没有随着新课改推进而更新教学手段,仍然保存旧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观点往往认为教学需要老师主导,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即可,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最终导致学生陷入恶性循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及时更新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非常严重,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革新教学方式。

3.课堂教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急于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学生成绩上的明显提升,导致教师教学针对性不足,急功近利。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只能迫于教师带来的压力被动地学习,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真善美的忽视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不能切身感受文字之美、文章之美和阅读之美。过于功利和急于求成的思想都让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从侧面导致教学水平层次的缺陷,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步抹杀,最终消失殆尽。

二、语文教育目标的创新体系

语文教学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以往教学方式的禁锢,语文教学始终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导致语文教育没有很好地塑造真善美内涵的新的教育体系。要探求真善美融合的新理念,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形成新的教育体系。

1.“智”育教学要素。

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智”的培养非常重要,针对“智”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渗透。智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的提升,智育教学是语文教育客体对语文教育主体产生能力和养成思维习惯,以及对智力的拓展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制订教学计划,从知识、智力和能力等各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并且“智”育有效塑造学生的性格品德,建立健全人格是语文教育的思想领域,教师应针对语文教学采取有效教学方案,净化学生思想并提升其沟通、聆听能力和情商,为培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德”育教学要素。

德育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建立良好的品德。品德首先是立人之本,想要成为真正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之人,单单依赖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有良好的品质才能生存下去。语文教育可以向学生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品德输送给当代学生,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我国人文精神及语文中蕴含的时代特征和人文品格。伴随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学生可以有效培养德育素质,并将品德素养传递给他人,让周围的人都树立良好的品格。

3.“美”育教学要素。

“美”的教学是任意一门学科教育中都不可或缺的,尤其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美学更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不仅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制订教学方法有理有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带动课堂氛围,还指在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抓住文章感情,体会文章中作者表达的各种情感,并体会其中包含的人性之美。这种美是文字中与生俱来的美感,学生可以从体会这种美思考文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真正让语言艺术得到升华,将语文教学提升到对美感的认知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真善美教学理念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内涵

1.语文教学中的“真”。

语文教学中的“真”是指从教育意识上探求真理,指语文教育客体对语文教育主体活动所产生的知识的能力形成、智力开发及获取形式等效应,这种真是提升语文教育水平,形成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语文教学的水平提升。同时,这个“真”还针对语文的基础教育,也就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培养,帮助学生习惯语言文学环境,构建语文知识框架,培养语文问题的思考方式,这部分教学始终贯穿语文学习始终,与语文教学中善和美的理念密不可分,共同担当塑造人才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塑造人才,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能力,因此语文知識的传授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语文知识是指从事语文活动的主体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概括,语文知识不单单指一种知识,而是各种知识的综合,其中包括文字、语音、词汇,修辞、语法、逻辑文学、文章等语言知识。要想针对学生语言学习进行提升,就必须从字词、理解、写作、聆听及沟通各个方面对学生展开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针对性训练才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得到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智力的开发,有效提升学生整体语文水平。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将语言问题及能力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和生活之中,将语言和生活有机结合,有效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并且与人沟通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能力,培养其语言素质是教师需要做到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利用语文教学中的“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语文思维,了解人文内涵。

2.语文教学中的“善”。

语文教学中的“善”主要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指教学主体对客体的思想净化,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语文思维的建立及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的教育,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学生文化内涵和自身涵养的提升。语文教育的精神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灵魂,还是我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品德,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建立优秀人文精神是教育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的。语文的德育,其实指的是人文精神教育,比如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及革命理想教育。这种教育目的无外乎是教导学生积极向善,建立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让自身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针对学生应具有的思想,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在塑造学生思想和人格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学生思维上的成长和净化。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真正感知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吸收古圣先贤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受到精神上的指引,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作风。这种正确的引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谦虚谨慎和自尊自爱的品格特点,帮助学生思想得到有效提升,达到涵养德性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语文文章中德育因素,针对这些部分进行分析,让学生时刻把握住自身思想发展,让德育工作可以更好、更快速地发展。

3.语文教学中的“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指审美意识和审美境界的提高,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美,而是指人性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灵的建设,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并且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审美能力、审美观点及审美意识进行针对性培养,不仅要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要摆正学生审美心理,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审美意识的构建,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字之美和人性之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情趣和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把握住自身的品质品格。

四、结语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真善美不仅是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还是伴随新课改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教学模式,针对语文教学中真善美的提升,教师队伍需要更深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单世联.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J].2004(5):15-24.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杨道麟.浅论文本阅读的真善美价值[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12):32-34.

[5]杨道麟.语文教育審美观念略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9):30-31.

[6]杨道麟.语文教育审美心理念略论[J].教师教育论坛,1998(06).

[7]杨道麟.语文教育审美形态略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8]杨道麟.语文教育审美范畴略论[J].中学语文,1997(09).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