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声乐演唱中美声与通俗唱法相融的若干思考
2019-05-08马郁
马郁
摘要:为实现美声与通俗唱法的融合,本文就针对美声与通俗唱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实现美声与通俗唱法的相融提提供有利依据,促进声乐演唱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声乐演唱;美声;通俗唱法;相融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088-01
美声与通俗唱法作为声乐艺术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方法,都有相应的个性化特征,也有一些技巧上的共通处。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如何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进行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声乐演唱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之间的关系
(一)对演唱者音乐素质的要求较高
音乐素质是指演唱者在音乐上的表现,比如良好的音乐感觉、敏锐的听觉、鲜明的节奏感等等,也可以将其称为演唱者的乐感、音准和节奏感。有些人认为音乐人要具备较高的先天的音乐素质,但音乐素质不仅包括了先天的因素,也包括了后天的学习,且后天的学习程度对演唱者音乐素质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并非是先天的音乐素质较高的人就能够成为优秀的演唱者,即使先天条件不过关,经过大量的努力也能够成为优秀的演唱者。但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具备良好的乐感、音准及节奏感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融合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对演唱者提出的最低要求。
(二)对演唱者气息运用的要求较高
与普通人相比,演唱者换气的频率更快,这是因为演唱者要保持自身气息的畅通性,对于美声唱腔和通俗唱腔来说也是如此的。一般普通人都是以气管进行呼吸,而演唱者都是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整个演唱过程要熟练运用横脂膜技巧,使气息的畅通性得到有效保障。就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何种唱腔,演唱者都一套保持自身气息的畅通,这是因为演唱者在演唱过程,声音会随着节奏不断起伏,并出现声音上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演唱者的呼吸节奏。反之,演唱者的声音也会受到呼吸的影响。从呼吸节奏方面来说,美声唱腔和通俗唱腔都是采用着急吸缓呼方法,对演唱者的共鸣器官及共鸣区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产生良好的“共振效应”。
(三)两者强调声音的方向性一致
从声音方向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美声唱法,或是通俗唱法,都要求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尽量靠前,不能含在口中,且咬字和发音的力度要足够强烈。同时,美声唱腔和通俗唱腔对演唱者的声带控制技巧有着一定要求,比如运用声带边缘振动的发生技巧,通过这种技巧发出“头声”。通过对“头声”的有效运用,能够使演唱者发出高音,使音乐作品的节奏感及旋律得到充分体现。就目前来看,“头声”的发音技巧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只有完全掌握了这种发音技巧,才能够实现对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使两者中的高音得以完美的表现出来。
(四)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变通
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一般演唱者所使用的演唱方法都是多变的,普遍都是按照不同的曲调和不同的内容进行改变,使歌曲中的内涵及情感得到充分表达。在确保演唱者气息足够稳定的条件下,能够尝试对新的演唱方法进行运用,以此提高演唱者同时驾驭多种演唱方法的能力,为听众带来更加愉悦和新鲜的体验,有效提高歌曲演唱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美声唱腔与通俗唱腔能够进行相互变通,通过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进行融合后,演唱者所唱出的歌曲更具有欣赏价值和美感,并得到听众的喜爱和认可。
二、声乐演唱中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相融
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声乐形式的表现也有所区别,但是就人体发声的生理方面来说,都是运用声带和肺完成发声的。通过一定的编曲方式及音乐技巧对两者进行融合,使音乐情感表达更加热情,使人更加投入。从艺术表现上来说,通过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进行融合后,对演唱者的要求更高,但艺术表现也更强,且具有较强的爆发力,能够给人带来更加震撼的感受,使其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就声乐方面来说,演唱方法也在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多元化的演唱方式也必定会推动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虽然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还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是两者融合具有较明显的可行性,且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性,这种声乐演唱方式能够成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动力,开创出新的艺术舞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对声乐演唱中美聲与通俗唱法的相融,演唱者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较强的气息运用能力,这两种唱法强调声音的方向性是一致的,且两者之间能够进行相互变通,是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进行相融所体现出的优势特点。为促进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发展,相关从业者要加强对两者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为声乐演唱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舒经颖.音乐剧中美声与通俗唱法相融之研究[J].戏剧之家,2018(13).
[2]赵丽娟.对声乐演唱中美声与通俗唱法相融的若干思考[J].戏剧之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