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

2019-05-08张丽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汉服中华文化传承

张丽君

摘要:长歌、水袖与善舞。现如今,那一抹黛色的身影仍然在记忆中,衣诀飘飘。“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不经意之间地让我对于特别的汉服有了一种非一般的情愫。一座古城,一抹记忆。古城中有专门租赁汉服的小店铺,本文主要从汉服的起源、汉服的特点以及如何传承汉服文化三方面出发,阐述了汉服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华文化;汉服;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064-01

一、汉服的起源

在远古的蒙昧时代,人类并没有服饰这个概念,他们都是居住在洞穴或巢居中,赤身裸臂,以采集果实和植物根茎为食。当冰川雪冬以及野兽侵袭的时候,他们只能用树皮、树叶以及兽皮来遮盖自己的身体,从而保护自己。这种遮盖物则是远古时代最早的服装。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对自然才开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人类逐渐地开始熟练利用石器制作的器具从事农牧业生产,并依据劳动力不同形成分工,女子开始采集、养蚕缫丝、编织麻葛、穿制简单的衣服,男子外出狩猎、打制石器供女子织衣服,这时,人们逐渐开始使用麻纤维、植物纤维来织成麻布,用桑蚕丝织成布帛。此时,人们才开始进入穿衣戴冠的文明生活。然而汉服的基本形式的形成是在炎黄时代,经过了周朝历代的规范,直到汉朝,汉服文化全面普及,汉服通过朝服、公服、祭服和常服等形式,形成了相对完善与成熟的汉服文化体系,从而影响了整个文化圈。同时,汉服文化还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战争和文化输出,对亚洲各国部分民族服饰文化起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国内一些人对于汉服文化并不了解,有些人甚至根本不清楚汉服的概念。因此,汉服错用以及乱用的问题不断地出现。

二、汉服的特点

在汉民族文化传承中,汉服不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继承了四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一种服裝,汉服体现了华夏的宗教文化、政治文化以及等级文化。同时,也体现了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是汉服的主要类别,一般情况下,这十部分用于后背中缝以及前襟后裾。根据据的长短,将汉服分为了糯、短、深衣三种长度,在古代,汉服的袖子与襟据的接缝称为格,而其袖口称为祛,汉服主要有小衣(内衣)、中衣、大衣三个层次。

交领右衽、褒衣广袖以及系带隐扣是汉服的主要特点。交领右衽是指的在汉服的右侧与左侧衣襟交叉于胸前,形成了交领,传统文化的对称学也体现在交领中,不仅体现了独特的中正气韵,而且代表了做人不偏不倚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在历代的文化变革中,交领右衽却从未改变的原因。其次,褒义广袖的特点主要在于袖子宽且长,这种特点可以体现典雅、端庄以及雍容大度的风采,也可以体现中华穿衣文化。最后,系带隐扣主要是说汉服有无扣与有扣两种情况,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汉服不会带有扣子,即使有扣子,也会将扣子隐藏起来,不会突露在外面。汉服的腰间也有大带与长带,这些带子都是由相同的布料制成。汉服的交领右衽、褒义广袖以及系带隐扣等特点都体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

三、如何弘扬汉服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变得富足,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需要传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复古与复制,最为重要的是需要用创新的精神将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其传播更远,影响更广。

汉服文化,如果只是采用形式上的复古以及复制,不注重其中包含的深厚的民族情结和礼仪文化,那么就很容易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将汉服文化传承地更远,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近代的《女诫》以及《内训》等古籍中,教导女子应该行为得体,说话要温和,这些精神都值得传承。但是,在其中的“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传统封建思想我们就应该摈弃,因为这种思想严重损害了女性的自由与平等。传承汉服文化也需要如此,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近年,汉服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汉服文化更好的推广出去,加大汉服文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同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汉服文化的重要性,需要让更多的新青年投入其中,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和弘扬,比如,可以通过与当下的一些新兴元素相结合,或者调整它的颜色与面料,从而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它在时尚界与服装界都有一定地位。

四、结语

在新时期、新状态的背景下,满足人民文化精神文需求,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但是一定是有选择的传承。传承与发扬汉服文化,需要用创新的意识去将汉服文化传承下去,需要利用互联网这个优势传播汉服文化,需要结合服装界的新兴元素传承汉服文化,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将汉服文化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金舒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庞朴.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3]王玉哲.中国古代物质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刘蕙孙.中国文化史述[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张君励.明日之中国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汉服中华文化传承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服新“江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上台说汉服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