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教育:从“四全”媒体到“四化”育人

2019-05-08刘英谢少华

中小学德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青少年习近平

刘英 谢少华

摘    要 习近平全媒体理念是全媒体在我国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一崭新成果。全媒体“全息、全效、全员、全程”特性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赋予新特性,也提出了新挑战,如何直面挑战,习近平全媒体理念为我们提供了遵循与启示。本文试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教育涵化、人文濡化、价值内化、信念外化”四个关键阶段探微从“四全”媒体到 “四化”育人的实然践行。

关 键 词 全媒体;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学校德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4-00-05

全媒体时代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赋予了诸多新特性,提出了新挑战。学校教育如何顺应全媒体“四全”特性引导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实现使人向善和全面发展?习近平全媒体理念为之提供了遵循与启示。

一、习近平全媒体理念是全媒体在我国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我国,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全媒体”由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提出,她认为“全媒体”探索首先触及的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基本层面,那就是媒介业务形态的融合,即“全媒体化”,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1]学术界至今对其界定仍未达成共识,但其内涵却在传媒、技术、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实践与应用中被不断丰富和具象化,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至2013年,传媒视角下的新型媒体。“全媒体”一词主要出现在各类媒介上,往往指的是不同媒体形态的综合运用,常等同于新媒体。[2]代表性的观点有:其一为媒介运营说,彭兰认为全媒体不再是一元支撑单一形态媒介,而是在多元平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基础上全覆盖、多样态传播的一种全新的媒介运营模式。其二为传播形态说或媒介形态说,刘小帅、张世福认为全媒体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文、图、声、光、电)来立体、全方位展示传播内容,是内容、载体形式以及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3]罗鑫认为,全媒体是一种汲取传统媒体要素基础之上的多样态、多元素、多平台的媒介形态,囊括了传统媒介与新兴的现代媒介。其三为媒介整合说,最具代表的是全媒体出版,即将同一内容同时发布在互联网、手机、纸媒以及手持阅读器等多种媒介上,尽可能覆盖全类型读者的方法。综上,这期间学者多从媒介形态和运行方式来探究全媒体的概念和内涵,未有权威性的核心定义诞生。

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8年,技术视角下的现代传播体系。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以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了新闻媒体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的同等重要性。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创新理念与内容、方法与手段、形式与体裁、体制与机制等。这期间,伴随移动信息技术对“全媒体”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层面也开始关注到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与技术革新问题。该阶段的“全媒体”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新增了技术革新与整合应用的丰富内涵。

第三阶段,2019年至今,文化语境和政治视角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考察调研、谋篇部署,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再次走进人民日报社并指出,全媒体在我国不断发展,出现了“全息、全效、全员、全程”媒体,已成无人不用、无所不及、无处不在之势,推动我国传播方式、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深刻变革。该论述为“全媒体”赋予全新的文化视角和政治地位。习近平对全媒体时代的深刻洞察,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科学谋划,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全媒体发展大势的敏锐判断,为新时代的媒体发展把脉定向。[4]这也标志着全媒体的应用与发展自此从传媒与技术领域拓展至文化与政治领域,并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立足前两个阶段的发展成果对全媒体所作出的最新、全面、系统的解读。

由此可见,全媒体理念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长期沉淀使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又一崭新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宋建武教授认为,该理论是一个对于现代传播环境和媒体特点的全新的、全面的论述,与通常的认识不同的是,这里的“全媒体”主要不是指媒体种类的“全”,而是强调当前人类信息交互的“全息、全效、全员、全程”等特性。[5]下文所述的“全媒体”特指全媒体在我国发展的最新阶段——习近平全媒体理念,并基于“四全”特性进行学术解读。

二、习近平全媒体理念“四全”特性所投射的教育蕴涵

全媒体时代,先行学深悟透习近平全媒体理念中的教育蕴涵,率先将其精髓融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其中的教育价值,是教育界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全息”媒体倒逼学校教育教学适势变革转型

所谓“全息”,是指媒体信息格式多元,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大数据时代,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使得人类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全息化”。[6]随着“互联网+”“智能+”教育战略的大举实施,学校与社会的时空维度将被打破,跨界融合发展、资源开放共享、媒介互联融通将不断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息化”,学校也将成为庞大全媒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将倒逼教师由传统知识传播者转型为价值观培育导师。知识的传播将以学生从全媒体获取“全息化”资源自学为主,而价值观的引导与涵育、德行的规范与美育才是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主导。当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置身信息洪流时,学校教育必须主动应对全媒体对其理想信念、德行规范的挑战,担当起引导青少年成长为全媒体的理性主宰,而不是沦为其惰性奴隶的责任,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既敏锐洞察防患于未然,又防御风险能亡羊补牢。

(二)“全效”媒体要求青少年形成主流核心价值观

全媒体所属的“全效”特性是指媒体功效的全面化,是基于媒体功能维度而言。移动互联网媒体平台汇聚著各种各类应用,服务功能空前丰富、强大、全面、立体,正在成为社会的数据总汇和运营枢纽,加之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其平台的传播效果亦变得更为精确,具有明显的无人不用的平台化优势,人人也因此成为了自媒体。然而,置身全媒体系统的自媒体不可能价值无涉,显然每次微观层面的“发声”都是其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如每一条微信朋友圈、每一段抖音视频等,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成为网舆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7],即“自由与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自由是有规则、有条件、有限的”。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行使民主参与和言论自由权,在全媒体时代因时因地制宜地发出顺应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而有价值的声音,这是价值观教育的又一新命题。

(三)“全员”媒体亟需培育全媒体素养及伦理规范

“全员”是从社会维度出发,指社会方方面面各种主体(个人、各类机构等)都在通过网络进入到社会信息交互的过程中。这是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社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结果。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员化”也顺应了普通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需要。[8]《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相继发布,2019年首次将“互联网+教育”“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政策信号都预示着:未来教育将迎来史上最大的变革转型期。全媒体这一史上空前的庞大媒介系统,正将人人联络成为一个庞大的媒介网。全媒体衍生出“网舆场”,置身“无边界”的全媒体系统中的人人既是接受端又是造舆源,自媒体为每个人配备麦克风,随时随地可成为“新闻发言人”。人与人的道德、法律、人文素养历来参差不齐,亟需建立起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全媒体素养、伦理规范教育体系。一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全媒体素养,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媒体和信息网络安全意识等;另一方面加强现代媒体伦理及道德规范的培育。

(四)“全程”媒体呼吁未来教育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全程”特性是指客观事物运动的整个过程都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并存储。这属于时空维度。[9]伴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将成为一种态势,未来教育的整个过程有望被现代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并存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也终将实现全程化,未来教育评价将更为注重过程评价。习近平于2016年、2019年两次深入人民日报社调研,亲自体验全媒体时代变革中传播实效和全媒体记者的工作状态,目之所视、言之所及、心之所思,全程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解读全媒体的核心要义。他还特意把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课堂设在真实的全媒体一线,这就为全媒体理念注入了新的精神实质——全媒体的传播与实现需要全社会参与其中,要树立起过程与目标并重的价值取向。

三、习近平全媒体理念融入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之实然践行

青少年从接受学校教育到形成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漫长的育人过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需历经教育涵化、人文濡化、价值内化、信念外化四个关键阶段,全媒体时代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将习近平全媒体理念融入其育人全过程,以构成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步步相成、循环发展、阶阶升华之势。

(一)教育涵化:树立“全媒体+教育”融合共生的理念

涵化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媒体专家伯格纳提出,认为观众由于收看相同的电视节目,接收到的信息也大致相同,由此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相似的价值观。[10]学校早期教育的涵化作用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尤为凸显。全媒体面向的对象是人,也就是个性需求差异明显的社会人;所传播的内容是信息,其本质是包罗万象的文化,也包括科学知识;所依托的载体是线上与线下,即移动互联网和实物媒介;所追求的初衷是信息服务、文化传播以及政治功能,如社会舆论、执政理念、意识形态的宣传与引导。由此可见,全媒体与学校教育在服务对象、内容、载体、目标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互通互融性。我们的学校教育亟需一场哥白尼式变革,以习近平全媒体理念为引领,树立起“全媒体+教育”融合共生的理念:一方面要主动顺应全媒体对教育所带来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借力全媒体优势,寻求“全媒体+教育”共生发展新路径,助推翻转课堂、“智能+”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等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以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全媒体给教育教学所带来的风险甚至是危机,要未雨绸缪,做好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素养及伦理教育、校园危机与舆情处理的机制建设。

(二)人文濡化:创建融合“四全”特性的校园人文氛围

文化濡化由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1948年于《人及其工作》一书中提出,是指“人类个体适应其文化并学会完成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辞海》解释人文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亦可理解为一切重视人的文化。与教育涵化强调多元文化的横向交融、影响相比,人文濡化更为强调主流文化的纵向代际流动与传承,以保持统一性和可持续性。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场域中,人文濡化的功能更为鲜明、浓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如果将全媒体分为弱全媒体和强全媒体两阶段,我们尚处于弱全媒体阶段,但学校现在所培养的已是立足未来强全媒体时期的生力军。为此,在“全媒体+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为青少年构建起融合“全息、全效、全员、全程”媒体特性的校园人文濡化氛围就显得尤为必要,也符合办好新时代思政教育所明确的“三全”育人要求。当前,学校所开展的系列理想信念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代生态文明教育、高雅艺术美育皆发挥着人文濡化的功能,但其“全息、全效、全员、全程”特性仍是短板,如何补短板?全媒体创建的平台互联、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中央厨房”模式值得我们从中借鉴。

(三)价值内化:将全媒体素养及伦理融入价值观教育

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媒体人”,以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而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全媒体对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维度,都愈加显著。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意识,就易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教育生态视角看,学校所育之才必须拥有决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变”与“不变”的核心潜力。专业学识教育可归入“变”的范畴,属显性教育;价值观教育则属“不变”的范畴,往往是隐性启发式的教育。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的辩证关系则需要学校教育去实现统一。人生成长必备的核心素养是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全媒体素养及伦理规范就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新需求。学校要主动承担起研究与开发“全媒体素养及伦理规范”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时代责任,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普及开来,以更深入、全面、系统地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科学、合理地适应和应用全媒体,从而实现全媒体资源优势真正“为我所用”。

(四)信念外化:健全过程与目标并重的过程评价体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八大理念,为未来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被写入教育方针。这意味着教育自古蕴涵的“使人向善”的道德追求,在新时代已发展为更加注重人全面发展之“完善”,教育评价也更为强调过程性和综合性,这也映射出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变迁。青少年在經历了教育涵化、人文濡化、价值内化的阶段后,内化于心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开始步入“拔节孕穗期”的信念外化阶段,也是其“坚定理想信念,立志规划人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近发展区”。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教育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共生关系,可依托形式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学研究、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来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完善并升华自身核心价值观体系,以求在信念外化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前我,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公民、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与此同时,相应的学校教育评价也要以过程与目标并重为价值导向,摒弃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唯分数论”“唯结果论”传统,健全更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与目标并重的过程评价体系,对青少年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业进步、价值形成、素养发展、道德规范施以全面、综合、多元的评价与观照。

面对全媒体投射进教育场域中的“全息、全效、全员、全程”特性影响,学校如何主动作为?是国家与人民给教育工作者所出的时代考卷。当前“全媒体+教育”跨界融合与共生发展的实然践行仍缺乏深度的学术研究与科学的理论建构,以习近平全媒体理念融入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彭兰.媒体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传媒,2007(5):22.

[2]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13.

[3]刘小帅,张世福.3G时代:传媒价值链的重构[EB/OL]. (2009-07-14)[2019-03-06].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6419/162352/9651808.html.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习近平的全媒体理念[EB/OL]. (2019-02-19)[2019-03-07].http://news.cctv.com/2019/02/19/ARTIWE9A3w88jSrRErrnK4Rh190219.shtml.

[5][6][8][9]宋建武.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N].广州日报,2019-02-18(2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10]张丽瑶.涵化理论相关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8(8):57.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价值观青少年习近平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标题党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