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融入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
2019-05-08汪丽红
汪丽红
[摘要]长征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主要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上,启示大学新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立志成才;在生活上、学业上、心理上启示要有吃苦精神;在日常行为中牢记宗旨,心系人民;在行动中要胸怀全局,严守纪律。实现这种启示和教育,就要使长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其最终变为大学生的强大精神武器。
[关键词]长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69-03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伟大的军事胜利,是军民团结的伟大胜利,更是伟大的长征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对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长征精神启示大学新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立志成才
长征精神首要的内涵之一是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目标。正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有指引、有希望,有无怨无悔的牺牲,应该说这一条至关重要,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也是长征胜利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大学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对学习、生活和未来都有各自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打算,但想法和打算还不能算作理想和目标。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情愿用辛勤的汗水去追求和努力奋斗的,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的精神动力;目标是阶段性的,拿大学阶段来说,就是在大学阶段要把自己培养成怎样的一个人,要立志成才。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有理想、有目标,人生就有了动力、生活变的充实、心灵变的安宁、思想境界可以得到提高。
理想目标如何确立?这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谈起。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红军进行长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我们知道,中国办大学的初衷就是“为了强国富民育人才”,大学生肩负着我们这个国家兴衰、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面临着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发展任务等诸多挑战,而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每一个公民要自觉承担的历史责任。据统计,一个大学生的读书费用,国家和家庭都投入很多,那么社会和家庭也同时对大学生的成才有更高的期望值。因此,大学新生要有人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确立理想目标,为了國家和社会,也为了家人和自己。因此,这种目标的确立要本着各方面的考虑。
对于大学新生而言,通常会有远大抱负,远大理想,但有些通常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造成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容易松劲、迷茫。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要把理想追求目标化、具体化,才是重要的问题。长征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点对大学新生而言,是要求其立志高远,又要脚踏实地。鉴于长征对于大学新生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的启示,大学新生应该要在实际生活中做好四件事:一是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要自信、自立、自律、自强。二是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要有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三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珍惜时间,把握学习规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四是培养优良学风,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不夸夸其谈、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浮躁不安,自命不凡、弄虚作假,人云亦云、固守陈规。相信在成才目标的指引和激励下,大学新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大学里一定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成为社会优秀分子的一员。
二、长征精神启示大学新生要有吃苦精神
通过长征史料的反思,给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苦”。苦的是敌人的围追堵截、几百次的浴血激战;苦的是雪山、沼泽的行路艰难;苦的是草根果腹、皮带充食的饥寒交迫;苦的是看着亲爱的战友血洒征途;更苦的是党内路线之争和分裂主义的存在。“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是当时红军处境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步步是险境、处处关生死,但这支队伍在以想象的艰险中生存下来了,中国革命形势也从此焕然一新。回望长征,让人惊叹,这么苦都能坚持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回看现在,让人感慨,大学生身上已普遍的缺少了这种“吃苦”的精神。同时,以“吃苦”为耻的意识却在不断的蔓延。要有“吃苦”精神,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坚持,特别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长征中,吃苦是家常便饭,是红军的生活方式,红军战士别无选择,也乐于吃苦,这是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宣扬长征的“吃苦”精神,不是简单地重复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历史故事,当代大学生也永远不会再面对雪山与草地,而所需要面临着的是人生新的挑战、新的考验,因此,我们急需在大学新生的思想中树立“吃苦”精神。这里所指的“吃苦”精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面对困难时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自己充满自信的生活态度;“吃苦”精神是一种高尚境界,是个人美德的体现。对于大学新生的“吃苦”精神的树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活上,要有吃苦精神。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家境优越的,过着宽裕的生活,在学校里,他们的衣食住行依然高标准,想在生活上吃苦都是一件难事;一部分是家境比较贫寒的,过惯了苦日子,到了大学也没有多大改变,依如从前;还有大多数的一部分,生活是过得去,但远远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愿的奢侈生活。应该说,家庭的经济条件基本决定了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对于大学生个人也无可厚非。但是,关键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有些很富足的学生花钱如流水,除了奢侈的消费外,对于一些个人生活方面的事如洗衣、扫地也要雇人来做,就成了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攀比吃、穿、玩、乐,原有的吃苦精神也一点点被虚荣心所掩盖,追求享乐成了生活的中心,由此带来的学业上的荒废可想而知;更有甚者,以“吃苦”为耻,以享乐为荣,谁艰苦朴素了却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如此种种,说到底是人生观的问题,是纯粹的享乐主义的观念。生活上不能吃苦,精神上必然脆弱,这对于大学生的危害应该是更大的。
2.在学业上,要有吃苦精神。学生以学为本,特别是作为大学生,是一个刚刚跨入学术殿堂的新人。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待学业胡乱应付,不认真写文章、不认真做实验,更有甚者,请人上课、请人做作业、请人作论文等等,归根结底,缺乏学术上的“吃苦”精神,最终会有“书到用时方很少”的感慨。
3.在心理上,要有吃苦精神。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就业、发展、婚恋等的压力非常大,很多人对理想前途存在悲观情绪,很多人常常处在迷茫、苦闷、彷徨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大学生自杀、犯罪等非正常的行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心理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间;在自己的需求与可能得到的不公正回报中,由此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想法,有人“游戏人生”、有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自残、自杀,有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都没有经受过真正的苦难,在心理上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缺乏吃苦精神。由此看来,大学生们应该好好领会一下“吃苦”精神的内涵,使之成为你的品质,你必将会受益一生。
三、长征精神启示大学新生要牢记宗旨,心系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长征时期,党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长征途中,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长征途中,红军所过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红军每到一地,就积极动员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各民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长征胜利教育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这是铁的规律。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对于大学新生而言,进入大学之后就要把自身的学习宗旨定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要本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认证领悟长征精神,学好本领,以便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四、长征精神启示大学新生胸怀全局,严守纪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政党,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胸怀全局,是模范执行党的纪律的前提。只有胸怀全局,严守纪律,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懋功会师时,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7团刚翻过雪山到达镇口,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原路返回盐井坪,为会师部队担任警戒。该团没有任何怨言,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翻夹金山,到达指定地点。长征中,红军将士还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得到了沿途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红军团结统一,严守纪律,还表现为各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及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大家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曾发生过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党中央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统一。长征胜利告诉我们: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同样,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这种长征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新生而言就是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在任何事情的处理上都想着国家的全局,事情的全局。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守各种法律规章和条例,在学校遵守校训和校规,为以后取得更大成就打下良好的品质保证。
五、实现长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要使长征精神真正成为大学新生的精神动力,就要实现长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体现,是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如何使大学生系统地认识、理解长征精神,使长征精神内化为其精神动力,通过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来实现,是一个很好途径。这也同时涉及到长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的问题。
1.“进教材”是“进课堂,进头脑”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长征精神教育,不同于党政干部,也不同于其他成人,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要搞清楚长征的基本历史史实,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来分析长征精神的内涵。应该说,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多或少的都有关于这方面内容的讲述,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里都能讲到关于长征的某个方面,基本做到了“进教材”的要求,作为主讲教师,要做的是把教材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以易于学习和接受。
2.“进课堂”是“进教材”的继续和深化。大学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长征精神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寓长征精神与日常教学之中,使长征精神教育和日常常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有精彩的讲授和历史影象,注重理论还原和问题引导,了解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要有深入的讨论课,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師生辩论的方式,让大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有可行的实践课,把长征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体现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例如做大学生活规划、开展集体公益活动等,并把这些实践的载体长效化,相信这样的教学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进头脑”是“三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求。“进教材、进课堂”最终目的是使长征精神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对于这一点,教师是关键,教师对长征精神是否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和精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储备是否能够讲授长征精神,教师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教师要把握人的思想接受的规律性,要认识到人们总是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来进行考虑和思想。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长征精神教育要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大学生利益需求的动机和热情在哪一方面、利益关系牵涉到的关系有哪些、利益满足的途径在哪里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长征精神的接受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生渴望成才,渴望自我实现,渴望获得尊重、渴望一份好的工作等等都是其利益需求的切入点,而长征提供给我们为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都是可以与之结合的。当然还要通过更多的载体,如组织演讲、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从而进一步加深长征精神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使长征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具体化,更加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