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策略浅析
2019-05-08赵海波杨延丁
赵海波 杨延丁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剖析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文章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高度阐释生态文明体制的含义;第二部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为切入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我国现存的生态文明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阐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根据党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体制的规划,提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绿水青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45-03
一、生态文明体制的含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在回顾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时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这说明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关于生态建设已取得卓越的成果。其中包含:大力的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解释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经济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分析
1.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其中是包含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如果我们用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视角来分析,绿水青山就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不是金山银山,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GDP,从而忽视对环境治理的保护,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长久的,是不利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投入一定资金的同时更多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势必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与资源,同时要积极的淘汰落后高污染的企业,从短期来看我们是牺牲经济的发展换来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相比以前地方的生态环境就会形成生态环境优势,而生态环境优势就会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环境的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绿水青山就会逐渐地变成了金山银山。从长期来看,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有利于促进当地的产业进行转型,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因而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辯证分析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
在我党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党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回顾了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成就,还对未来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规划。两次重要的全国党代会都明确的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生态文明地建设在我党、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的两个一百年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关于环境退化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倒U型关系,并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库兹涅茨曲线是在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环境的退化率逐渐增大,但随着人均GDP达到一个值时,环境退化率就会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减小。关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拐点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本经济结构从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导致了环境质量逐渐好转。第二个原因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们对美好环境质量的需求逐渐增强。这两点在我国的反映就是进行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改革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进而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要求,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基础,树立我国大国形象的途径。其二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产业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进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有利于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如今党要带领我们强起来,这种强起来不仅仅是经济上强起来,而是我国的综合实力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这关系到我们人民群众满意度,同时也关系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个单纯的经济强国,而外交、生态等其他方面很弱的国家不是综合实力强国,是得不到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得不到人民群众支持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是经济生活上的富裕更包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建设美好生态家园,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当其冲。
进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过去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太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与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重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生态水平的高低限制经济的建设。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时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假如我国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为了维持我国经济的发展,最先受到影响的势必是我国的生态环境环境,接下来是受到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进行生态文明体制的建设,在经济领域首先就是要求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改革,积极的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保护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不能继续走粗放型以无度的滥砍滥伐经济道路,我们不能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应在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就是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阶段。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阶段,这段时间我们工作的成果将直接决定我国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能否完成。在这个关键的阶段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敲锣打鼓就可以建成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在于如何进行经济建设,无论到何时都不能忘记我们要以经建设为中心。积极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能够促进经济体制的转型,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我国人民群众的要求,又是经济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是全局性的规划,是关乎到我国未来建设的蓝图。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并不是冲突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长期来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经济的转型,有利于我国经济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党十九大会议上提出生态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我国积极促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我们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
我们已经明确了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可以忽略生态文明的建设,建设合理的生态文明体系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党的十六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2002年6月,全国人大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现行法制、体制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多的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得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总结一下原因,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不科学,不合理且执行过程中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很大;第二,在管理机制方面,没有建立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正是由于原有的生态文明体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要进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是整个体制改革的核心,当然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事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成效,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由全能型的政府职能模式转变为非全能型的政府职能模式,由控制型的政府职能模式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职能模式。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位置,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
三、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路径选择
(一)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持之以恒的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无法继续走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道路,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而且会固化我国在经济产业链的位置,是我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党的十九大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主要是从推进绿色发展方向着手。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四个方面进行的规划。
(二)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于完善生态文明体制的建设,建议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建立国家生态建设委员会,第二步,待时机成熟组建国家生态建设部。目的在于通过设立相关的权力责任机构来进行管理国家的神态文明建设,只有明确权力和责任才能解决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领导的专业性,一支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的领导队伍,可以统筹规划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使我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具有专业性和规划性。
建立一个协调管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部门,理顺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力可以有效的监督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保障我国顺利的推进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最终确保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