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京剧《群英会》中鲁肃与诸葛亮的形象塑造
——以四版音配像为例

2019-05-08柳昕呈

新世纪剧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马连良鲁肃周瑜

柳昕呈

李和曾饰诸葛亮

京剧《群英会》是一出经久不衰的京剧传统剧目,剧中的鲁肃一直以谭富英先生的演出版本为代表,而诸葛亮,则以马连良先生的演出版本为最佳[1]。

演出过此剧的京剧名家不在少数。仅仅是这出戏的音配像就有四个版本。这四个版本的风格、阵容各异,都是极具代表性,分别是马连良饰演鲁肃、马盛龙饰演诸葛亮的版本,谭富英饰演鲁肃、马连良饰演诸葛亮的版本,李少春饰演鲁肃、李和曾饰演诸葛亮的版本以及周信芳饰演鲁肃、迟世恭饰演诸葛亮的版本。

从上述版本的阵容来看,并非只有谭、马二位擅演此剧,其他版本中饰演鲁肃和诸葛亮的演员在艺术造诣表演风格上也都各有千秋。但为何谭富英的鲁肃和马连良的诸葛亮被视为经典呢?

一、京剧《群英会》简介

《群英会》是一出京剧的传统剧目,包括“大帐”“蒋干盗书”、“对火字”、“草船借箭”等几折,是旧时连台本戏《赤壁鏖兵》中的一部分,后常与《借东风》和《华容道》连演,并成为称为《群·借·华》。

《群英会》故事情节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五至四十七回,故事讲述了曹操发兵夏口,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曹操派蒋干劝降,结果反中周瑜之计,使得曹操误杀了水军头领蔡瑁、张允。周瑜和黄盖定计诈降,并且周瑜和诸葛亮商议,让诸葛亮造箭,其实是想暗害诸葛亮。结果诸葛亮成功地利用大雾,与鲁肃驾着扎满草人的小船向曹营进发,曹操误以为周瑜水军进犯,下令放箭,诸葛亮完成“草船借箭”。

这出戏的戏剧冲突明显、故事情节紧凑,而且行当齐全,因此长久以来深受广大京剧观众和各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喜爱和重视。在1957年拍摄成电影,一时间风靡全国;在2019年年初,作为“京剧电影工程”的第二批剧目上演,亦好评如潮。

同时,剧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且个性鲜明,比如周瑜的狭隘、曹操的奸诈、蒋干的迂腐和自以为是,黄盖的忠勇以及鲁肃的忠厚和诸葛亮的睿智。

二、鲁肃和诸葛亮的人物分析

马连良饰鲁肃

首先来看鲁肃。撇开历史上的鲁肃不谈,《群英会》中的鲁肃作为孙刘联军的参赞大夫,勇武韬略不及顾曲周郎、智谋也赶不上南阳卧龙。虽然常常夹在二人之间受“夹板气”,但是却时时挂念着“联刘抗曹”的大计,尽自己的努力搞好联军内部的团结,属于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粘合剂。

因此,剧中鲁肃的主要性格特征就是作为长者的“忠厚”,因为鲁肃知道自己的智谋和能力有限,“联刘抗曹”主要还得依靠周瑜和诸葛亮;同时还有些“愚钝”,以及作为文官的儒雅此外还有些“胆小”——不如诸葛亮和周瑜的大智大勇。

谭富英饰鲁肃(左) 叶盛兰饰周瑜(中) 马连良饰诸葛亮(右)

接下来看诸葛亮。《群英会》中的诸葛亮,在成功地指挥了“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等一系列战役之后,又成功地促成了“孙刘联盟”。此时的诸葛亮机智果断,意气风发。同时对自己和即将到来的战役,胸有成竹。

因此本剧中的诸葛亮,既不同于《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作为蜀国丞相举足轻重的瞻前顾后,也不同于《脂粉计·七星灯》中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壮怀激烈。《群英会》中的诸葛亮除了一贯的睿智外,还有年轻人所具备的诙谐、幽默,同时既胆大心细,又有些狡黠。沉稳,但又不失活力。

三、演员对鲁肃、诸葛亮的艺术处理

(一)鲁肃

在四个版本饰演鲁肃的四个演员中,谭富英先生的版本一直被视为经典。

谭富英先生师从余叔岩,且家学渊源,深得谭、余一脉的精髓,自身嗓音酣畅淋漓、高低不挡,加上谭先生生活中为人耿直、忠厚,他所塑造的鲁肃除了儒雅,又多了几分忠厚、耿直,在台上完全是一个忠厚长者形象。同时还有些胆小。因此可以看出,谭先生的鲁肃基本符合剧本赋予鲁肃的形象,同时也很好的完成了对周瑜和诸葛亮二人的衬托。

李少春饰《赤壁之战》中的鲁肃(右)马连良饰诸葛亮(中) 谭富英饰刘备(左)

鲁肃一出场,诗念到“运筹除汉贼,参赞保东吴”,高亢又宽厚的嗓音通过这两句个“上场对儿”把一个一心为国的耿直官员形象展现在了舞台上。周信芳版的两句定场诗与此不同,他念的是“剑气冲霄汉,文光射斗牛”。内容允文允武,十分大气,同时鲁肃念出来,不但胸有成竹,亦是老辣异常。此版过于老辣的鲁肃则给人感觉是东吴的“退休老干部”,来此“检查”周瑜的“工作”。

在“对火字”一场中,诸葛亮说完周瑜的计策,鲁肃大惊“他倒先知道了”。谭先生在“知道”和“了”之间加了一个停顿,使这一句念出了恍然大悟之感,突出了鲁肃的“愚钝”。而其他三个版本都没有这样的处理。

谭先生的鲁肃在周瑜和诸葛亮回头写字时有一句念白“也不晓得他们写的什么”,表现了鲁肃的好奇和着急。马连良版也念了这一句,但是听起来感受不到像谭先生版这种心理。而李少春版中则没有念这一句,这样使得鲁肃在定计时不着急、不好奇,因此显得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鲁肃中规中矩的站在一旁,也就无法体现其耿直的性格,让观众感觉只是一个参与谋划的官员而已。周信芳版念的是“他二人又在那里弄鬼啊”。装神弄鬼本是贬义词,鲁肃如此形容周瑜和诸葛亮既不符合其忠厚的本性,也不符合文官的身份。

周瑜提出要造十万支狼牙箭,鲁肃的念白“要造十万支狼牙箭,少不得要一年”,谭先生在前一句和后一句之间有着明显的高低起伏,前高后低。忠厚的鲁肃在提醒诸葛亮:要你造箭?那多申请些时日吧!与周瑜的阴险形成了对比,马连良饰演的鲁肃在此处的念白没有明显的变化,李少春先生在此处则是太中规中矩,而周信芳太悠闲,无法让人感到鲁肃为诸葛亮着急的心态。

周瑜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其他三版只是象征性的说了句“完了”,但是谭先生则念了三遍“完了,完了,完了”,且语气非常着急——三天哪能造够十万支狼牙?完了!相比于其他三版,“愚钝”和耿直的性格一览无遗。

在“草船借箭”一折中,鲁肃的唱和念“尺寸”明显都很快,也都更加体现出耿直和忠厚的性格。“馆驿”一场,一上场的两句【西皮原板】尺寸较之诸葛亮之前唱的四句要快,给人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二人的“急”和“缓”形成了对比。同时谭富英先生的嗓音既宽厚又高亢,比起马连良的“油腔滑调”、李少春的中规中矩以及周信芳的老辣更显出鲁肃耿直的性格。

之后鲁肃进馆驿,看到诸葛亮正在饮酒,其他三版本只念了“咦”,而谭先生则在后面加了“哈哈”。一声苦笑。三日限要造十万支狼牙箭,可是今日你还在帐中饮酒,真是岂有此理!诸葛亮问鲁肃为何担忧,鲁肃回答原因之后,其他三版念到“我怎么不替你担忧啊?”而这一版中谭先生念了两遍“我怎么不替你担忧,我怎么不替你担忧啊?”且语气一遍比一遍快。火烧眉毛了你还不急?我都替你急!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睿智,又刻画了鲁肃的忠厚。

在鲁肃和诸葛亮上船之后的“怕的是到曹营难保人头”一句,谭先生唱的战战兢兢,即使不看配像,也能让观众切身的感到台上的鲁肃此时抖若筛糠。一个文官哪见过这样的阵势?这是鲁肃不如诸葛亮有胆识的一面。

马连良和李少春的版本此处都没有在“尺寸”上形成“急”与“稳”的对比。马连良版太过稳重,同时以马连良“油嘴滑舌”和“四平八稳”的风格来饰演本该战战兢兢的角色,很容易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不清楚人物只是单纯的惊恐还是在“装傻充愣”。

李少春版太过规矩,唱得虽然满宫满调,但“尺寸”较平稳,没有与诸葛亮的几句唱腔形成对比,而且李少春先生的这两句腔是平着出来的,不似谭富英先生那般高低起伏有致。这里的鲁肃如果不胆小则不能衬托出诸葛亮的胆大,不“愚钝”也衬托不出诸葛亮的睿智了。

周信芳版的四句【西皮原板】,“尺寸”上确实与诸葛亮的“尺寸”形成了对比,只是此版的鲁肃让人感觉更“急”,表现得太过,没有与鲁肃自身的身份相吻合,反倒更像一个没见过世面山野小民。

诸葛亮下令船往曹营而发,谭先生版的鲁肃念到“吃酒,吃酒哇”语气很快,且调门也很高,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形象顿时表现出来。比马连良和李少春版更胆小、比周信芳版更有身份。综合比较,谭先生版尺度拿捏得很好。

(二)诸葛亮

马连良的诸葛亮一直被视为经典。

马连良先生坐科于富连成科班,师从于孙菊仙、贾洪林等多位名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潇洒飘逸的表演风格,塑造的人物大都给人以精明、帅气的印象。马先生在本剧中塑造的诸葛亮既睿智稳重又圆滑、诙谐,甚至还有些“腹黑”。

诸葛亮一出场,“上场对儿”是“不惜一身探虎穴,计高哪怕入龙潭”,念的四平八稳又胸有成竹。这里的“平稳”并非“平淡”,明知道周瑜对自己嫉贤妒能,但是自比管仲乐毅,小小周郎能耐我何?加上马连良先生颅腔共鸣和鼻音发出的“大舌头腔”令人听着很舒服,稳重大气的诸葛亮形象也在这个“上场对儿”中得到了深化。相比于前一版本,马先生在这里除了表现睿智,“油腔滑调”的念白还体现了诸葛亮的稳重。

马盛龙的版本给人感觉劲头不足,不止是此处,全剧都是。因为马盛龙原本为二路老生,他的诸葛亮完全是二路活儿。因此马盛龙的劲头不足恰恰是作为二路老生或者说饰演二路角色的正常状态。作为一个二路,如果在台上极力表现自己从而抢了头路角色的戏,那反倒是不对了。

李和曾版在此处念得高亢有力、迟世恭版韵味醇厚,但是二人都缺乏马先生那种潇洒飘逸的感觉。这两版的诸葛亮在这里给人感觉就是周瑜麾下的一个谋士,你叫我进来?那我就进来了。这是规规矩矩、一丝不苟的谋士,但这不是初出茅庐的“卧龙”。谨慎,但不洒脱。

“对火字”一场,诸葛亮进帐后念到“恭喜都督,贺喜都督”,“恭喜”和“贺喜”马先生念的比较长而且比较重,这是故意给周瑜听的,想瞒我?我早就知道了!接下来“曹操中了都督借刀之计”几句念得就比较轻快,有种“你不想听我偏说”的感觉,你周瑜自以为高,但是全在我掌握之中。后面“哪有泄露之理”一句依然是稳重的,这是军情,不开玩笑。这是马先生体现了诸葛亮既睿智又诙谐的一面。

李和曾和迟世恭的版本在此处没有故意向周瑜炫耀的语气,“恭喜都督,贺喜都督”念得平淡无奇,仿佛只是在陈述军情,而没有“万里乾坤掌握中”的自信以及故意耍笑周瑜的诙谐。毫无疑问,这二人的版本较之马盛龙的二路活来说,劲头饱满,睿智是有的,但只剩睿智了。

“草船借箭”一折中,诸葛亮出场唱四句【西皮原板】,这四句“尺寸”很稳,“一桩桩一件件记在心头”,后面的“心头”两个字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唱了出来。明知道鲁肃会来,不急不躁,而且与鲁肃上场后的“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突出了诸葛亮的成竹在胸。算完日期,诸葛亮说“我一枝也无有哇”的语气极其“无辜”,把鲁肃忽悠的一愣一愣。鲁肃为人忠厚,须让鲁肃帮助自己,但是不能让鲁肃明白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以免被周瑜知道,这是诸葛亮圆滑的一面。

诸葛亮拉着鲁肃上船还有鲁肃要下船时,诸葛亮的表现则可以说是诙谐甚至是有些“腹黑”。不告诉鲁肃自己的计划,然后故意让鲁肃觉得事情很严重,而且装作跟自己无关。“我们吃酒啊”“吃酒,有趣啊”,尤其还重读“有趣”,仿佛此时不是置身于曹营之外,而是在游山玩水。这样的“巧机关”鲁肃怎么能解透呢?所以只剩下“浑身颤抖”了。诸葛亮见此还在边上偷着乐。有些“腹黑”的诸葛亮较之中规中矩的诸葛亮更加贴近生活。

李和曾版的诸葛亮在这一折中一上场的【西皮原板】较为平淡,而且之后跟鲁肃的对话没有假戏真做的“无辜”和“惊慌”,演得很“规矩”。二人上船之后,诸葛亮的【原板】和【摇板】也都透着一种“规矩”——中规中矩的向鲁肃求助、骗鲁肃上船,然后用自己的计谋一丝不苟的去“借”箭,最后谨慎地告诉鲁肃,没事了。睿智,但不幽默,也不“腹黑”。如果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作为丞相的诸葛亮,那这种演法非常合适,但如果作为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这样演得太规矩以至于人物太“正”,可“敬”,但不可“爱”。迟世恭的版本也基本如此。

谭富英先生饰演的鲁肃忠厚耿直,同时又有些愚钝,作为一个文官有些胆小怕事,相比于其他三版,性格特点更加突出,也更贴近生活。在更加符合人物的同时,也更好的衬托了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因此谭富英先生的鲁肃超越了“南麒北马”两位老生艺术家和“文武全才”李少春塑造的鲁肃,成为了经典。

马连良先生饰演的诸葛亮,整体上潇洒飘逸,同时,诙谐又有些“腹黑”。相比其他三个版本,这一版的诸葛亮在人物形象更鲜明的同时,也更加贴近生活,使诸葛亮走下了“神坛”,从“睿智而近妖”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就是马派的诸葛亮长期受到观众喜爱并认可的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马先生把原为“硬里子”[2]应工的《群英会》中诸葛亮,演绎并提升为与鲁肃交相辉映的真正头路角色,马连良先生真不愧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代宗师。

注释

[1]按照旧时的演法,《群英会》中鲁肃为头路、诸葛亮为二路,《借东风》反之。马连良、谭富英合作的版本属于合作戏的形式,因此无论在戏单还是音配像的演员表上,马连良都在第一位。但本文只涉及《群英会》,故而把谭富英的鲁肃放在首位,后文也依然首先分析鲁肃。

[2]硬里子:戏曲术语,指二路角色。

猜你喜欢

马连良鲁肃周瑜
鲁肃的深谋远虑
马连良巧解矛盾
马连良巧解矛盾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梦回三国
马连良剃眉
马连良:如叶飘零
误读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