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母婴传播的影响

2019-05-07黄慧

肝脏 2019年4期
关键词:月龄母乳喂养感染率

黄慧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达到5.1%~10%,其中母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我国乙肝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临床诊断治疗率和母婴阻断率较低等[1]。有研究资料显示,全球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1.4%,而我国儿童感染率为0.2%~0.5%之间,这与我国强制执行对初生婴儿注射乙肝疫苗有关[2]。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食物,在临床上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是否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至今尚未定论。本次研究重点探究不同的喂养方式是否会对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产生影响,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分娩的合并慢乙肝的初产妇185例及其单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28.25±4.62)岁;其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9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38例,慢性HBV携带者49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7例,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12例;酶系异常22例,胆系指标异常9例。新生儿体重2 650~4 675 g,平均(3264±85) g。根据产妇及其亲属自主选择的不同喂养方式,将产妇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分别为95例和90例;将2组的一般资料和病情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二、病例选择

(1)入选标准:①产妇纳入标准:单胎,产前检查确诊为HBV感染,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的诊断标准[3];孕产期无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孕期未接受过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②新生儿纳入标准:①足月、健康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无明显畸形、先天性疾病者。(2)排除标准:合并身心障碍、精神障碍者;有吸毒史;合并其他传染病、严重感染者;本身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

三、研究方法

(1)于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1~2 mL,分离所得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外周血HBsAg阳性结果即可确定HBV感染存在。(2)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2 h内肌肉注射重组酵母HBVac 10 μg,于不同注射部位注射HBIG 200 U。分别于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其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分别观察和比较血清HBV DNA阴性、血清HBV-DNA低载量和血清HBV DNA高载量的血清抗HBs水平,观察免疫应答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和(n,%)表示,组间用t检验和χ2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不同阶段HBV感染率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HBV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月龄时较出生时下降,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6月龄时较出生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研究对象3月龄和6月龄时的HBV感染率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阶段HBV感染率比较

二、两组婴儿抗-HBs水平的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1月龄和6月龄时的血清HBV水平比较,各血清HBV-DNA高载量亚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婴儿抗-HBs水平(IU/L)的比较

讨 论

面对母婴传播途径导致的乙肝病毒传播,积极进行母婴阻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一个关键方面。为预防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应用HBIG、HBVac进行母婴传播阻断,通过对新生儿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可以避免85%的母婴传播[4]。通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2h内进行阻断治疗,可以中和分娩过程中通过母体进入新生儿血液系统干细胞之前的乙肝病毒,再结合乙肝疫苗主动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有效保护新生儿避免被感染。将两组婴儿根据血清HBV-DNA载量分成三个亚组,分别于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其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的血清抗HBs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陈红等[5]研究发现,乙肝产妇产前未使用阻断,在新生儿娩出后12小时内进行阻断干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虽然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母婴阻断传播方式的效果较好,但在医学界对于不同的喂养方式是否会影响到阻断效率一直争论不休。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乳汁作为HBV排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双阳性的产妇,其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较高[6]。血乳屏障使分子量超过200的物质很难进入到乳汁中,现有数据显示血液和乳汁中HBV-DNA滴度比为10~1 000∶1,而WHO的相关资料也显示乳汁中HBV-DNA滴度很低甚至检测不到,因此WHO提倡尽可能开展母乳喂养。有学者认为婴儿在宫内以及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及数量均要明显高于母乳的摄入,新生儿感染HBV的主要阶段主要是在母亲宫内、产程中或产后,与选择何种喂养方式并没有确切的关联[7]。

在本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出生时HB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出生3个月和6个月时的HBV感染率较出生时均呈下降趋势,6月龄时差异显著(P<0.05);但在3月龄和6月龄时的HBV感染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发现,不管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两组婴儿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只要HBV产妇分娩时新生儿能够在出生后的12 h内积极接受临床干预治疗,即使采用母乳喂养也不会明显增加婴儿感染HBV的可能。刘桂芬等[8]将796例携带HBV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喂养方式与新生HBV感染率的相关性,认为携带HBV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即肌注HBVac 10 μg联合HBIG 200 U可以显著降低HBV感染率,经联合免疫预防后,喂养方式与HBV母婴传播无明显相关性,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虽然母体与婴儿之间有血乳屏障可有效保证不会因母乳喂养增加HBV感染率,新生儿的肠道黏膜有抑制HBsAg的作用,能将进入到肠道的HBsAg活性灭活。但有研究认为,如果产妇合并乳腺炎、乳头皲裂、破损,或者婴儿皮肤黏膜不完整,母乳喂养就存在风险[9]。HBV通过母乳喂养途径进行传播,不仅需要母体出现上述病理改变,还需要新生儿的肠道出现炎症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可能会导致HBV感染。因此,还是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月龄母乳喂养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