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A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关键风险识别与对策
2019-05-07王柔佳王成军
王柔佳,王成军
基于SNA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关键风险识别与对策
王柔佳,王成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装配式建筑风险清单,基于专家对风险关联关系的判断结果构建风险网络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两方面对网络中的风险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集成性差、施工过程中的目标变更、预制构件连接工艺复杂和施工成本超支是导致装配式建筑项目失败的关键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社会网络分析; 装配式建筑; 风险识别
装配式建筑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省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被视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1]。然而,建造方式的改变使装配式建筑项目比传统建筑项目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频繁出现成本超支、进度拖延、资源浪费的局面。目前关于装配式建筑风险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项目质量[2]、进度[3]和施工安全风险[4]的识别与评价,且大多将单个风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缺乏对风险之间影响关系的考虑。然而,装配式建筑的供应链是不可分割的,其风险因素处于复杂的关联关系中[3]。本文立足于关系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识别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网络中的核心风险和关键关系,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期从源头上治理风险,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1 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结合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风险特征,本文将从全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二维视角对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进行分类识别。由于外部风险不受项目管理者直接控制,识别风险因素时仅考虑受发生在项目内部、与项目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7]。首先参考既有文献[2]-[6]初步梳理风险清单,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修正风险清单,最终识别34项风险因素。完整的风险清单如表1所示,采用S*R#对风险因素进行编码,S1、S2、S3、S4、S5、S6分别表示风险与业主方、设计方、生产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物业方相关;R#表示风险项序号,其中R1~R2来自决策阶段;R3~R8来自设计阶段;R9~R15来自生产运输阶段;R16~R31来自施工阶段;R32~R34来自运营阶段。
表 1 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清单
2 风险网络构建
风险网络的构建依赖于对风险关联关系的判断。设计调查问卷,邀请涉及装配式建筑各领域的21位专家对风险因素关联关系进行判断。依据调查结果构建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因素影响关系邻接矩阵(略),并利用SocNetV软件实现风险网络数据可视化(见图1)。
图1 风险网络
图2 中间人作用
3 装配式建筑项目关键风险识别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是综合运用图论及数学方法对网络中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文结合SNA中整体网络与个体网络相关分析指标对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网络中的核心风险因素及关键风险关系进行量化评价。通过个体网络分析识别的重要因素若同时处于整体网分析结论中的核心位置块,则被视为网络中的核心风险因素。
3.1 核心风险因素的识别
表 2 风险网络分块矩阵
表 3 块模型关系统计
3.1.1 整体网络分析块模型方法是根据结构对等性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聚类的方法[8]。本文利用CONCOR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分块,以识别占据核心位置的风险块。由UCINET软件生成分块结果(见表2)及密度矩阵(略),选取-密度指标构建块模型像矩阵并统计块之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根据Burt的相对位置划分理论[9],发出关系与接收关系兼具的块更可能处于网络核心地位。统计块模型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块1、块3、块4和块7为处于核心位置的风险块。
3.1.2 个体网络分析利用中间人分析方法和点的中间中心度测量风险因素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
(1)中间人分析利用中间人分析方法考察风险因素对风险在不同风险群体间传播的作用。网络中一般会出现五类中间人,具体描述如图2所示。利用UCINET软件对全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两种视角的风险群体分别进行中间人分析,分别将担任中间人次数排名前6的风险因素汇总如表4所示。
表4 中间人角色次数排名
分析表4可知,S4R27、S1R18和S2R3承担了最多种类和频次的中间人角色;S3R12高频次的承担着代理人角色,是生产阶段和生产方相关风险群体的风险对外传递的重要枢纽;S4R28与S4R22主要承担守门人角色,是风险向施工阶段传递的重要关口。综上,无论从承担中间人角色的种类还是数量上来说,以上6个风险均处于核心地位。
(2)点的中间中心度风险因素对网络中风险传导的控制能力可利用点的中间中心度来测量。网络中任意点的中间中心度计算公式见式(1)。其中,b()等于处于点和点之间捷径上的概率。利用UCINET软件可实现上述计算,求得中间中心度排名前6的风险因素见表5。
表5 中心度排名前6的风险因素
表6 中间中心度排名前3的风险关系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无论从中间人总数还是中间中心度指标来看,S2R3、S3R12、S1R18、S4R22和S4R28都位列前茅。除S3R12外,其余因素均处于核心块。因此得到装配式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4项关键风险因素为分别为S2R3、S1R18、S4R22和S4R28。
3.2 关键风险关系的识别
利用线的中间中心度测量风险关系对风险传导的控制作用。网络中任意关系→的中间中心度计算公式见式(2)。式中:b(→)表示关系→控制点和点交往的能力,其等于网络中任意处于点和点之间捷径上的概率。由于已识别的核心风险因素的缓解将伴随与其对应风险关系的缓解,因此与上述已识别的4项核心风险直接相关的关系不再重复计入关键风险关系。利用UCINET计算线的中间中心度,选取排名前3的关系(见表6)作为关键关系,分别是:S1R1→S1R2、S3R9→S3R7、S4R20→S4R27。
4 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减轻风险之间的影响关系,缓解风险网络的复杂程度,本文分别对已识别的核心风险因素和关键风险关系提出应对策略。
4.1 核心风险因素应对策略
4.1.1 S2R3(设计方案集成性差)应对策略应用BIM技术提前进行碰撞检测,及时发现冲突、采取对策;与多参与方共享信息模型,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设计方案集成性问题。
4.1.2 S1R18(项目目标变更)应对策略业主方应重视对目标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论证,避免后续出现非必要的变更。
4.1.3 S4R22(预制构件连接工艺复杂)应对策略应用BIM技术模拟预制构件连接方案,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在实际操作前预先模拟预制构件的装配环节。
4.1.4 S4R28(施工成本超支)应对策略施工方应建立成本超支风险案例库,探索成本优化途径;运用精益思想管理项目,例如采用穿插施工法提升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
4.2 关键风险关系应对策略
上文已识别的3项关键风险关系的应对策略见表7。
表7 关键风险关系风险应对策略
4 结语
本文立足于风险因素关联关系的视角,探究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关键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利用SNA识别出4项核心风险因素以及3项关键风险关系。其中核心风险因素分别为:设计方案集成性差、项目目标变更、预制构件连接工艺复杂和施工成本超支,项目管理者应加强对这些风险因素的防控与治理。而关键风险关系的识别结果表明:业主认知不足导致的目标定位问题、生产方沟通效率低下引发的构件深化设计问题和吊装设备布置不合理导致施工方案不能有效执行的问题同样值得引起关注。最后,针对已识别的关键风险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有效的阻断风险的传递,提升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1] Zhang XL, Skitmore M, Peng Y. Exploring the challenges to industrialized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China[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41:176-184
[2] 刘敬爱.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质量风险管理研究——以济南为例[J].建筑经济,2016,37(11):114-117
[3] Li CZ, Hong J, Xue F,. Schedule risks in prefabrication housing production in Hong Kong: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134:482-494
[4] 张文佳,李慧民,赵地.基于可信性测度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风险性评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43(8):13-17,86
[5] 齐宝库,朱娅,范伟阳.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7-261
[6] 桑培东,李金晓.基于结构方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发建设风险评价[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4):89-95
[7] 秦旋,李怀全,莫懿懿.基于SNA视角的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网络构建与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50(2):119-131
[8] 刘军.整体网分析:UCINET软件使用指南[M].第2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
[9] Burt RS. Positions in Networks[J]. Social Forces, 1976,55(1):93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Key Risk Factors in Fabricated Building Projects on SNA
WANG Rou-jia, WANG Cheng-jun
710055,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rough combing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risk list, the risk network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t's judgment on the risk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nd then the risks were quantified b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SNA) from entire and individual angles. The results showed it was a key factor that the poor integration of the design scheme, the target chang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mplicated connection process of th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and the over-expendi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led to failure. are the key risk factors for the failure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 Based on this, a targeted risk response strategy was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provide new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TU712.1
A
1000-2324(2019)02-0247-05
10.3969/j.issn.1000-2324.2019.02.016
2018-06-22
2018-09-18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装配式建筑发展潜力支撑因素识别与区域对比研究(2018-R2-032)
王柔佳(199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工程管理.E-mail:m155295783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