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新定义
2019-05-06赵子越
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可能有很多标准,但最终结果一定是有人冠以至上光辉成为成功者,有人落魄绝望背负失败的污点。教育也无法逃离这样的定则,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学业成果来划分成败优劣。
自然,擅于这种课堂学习、考试方式并且拥有天赋的佼佼者会被这种评价方式选出,进入他们擅长的领域,但光芒后阴影处的孩子们呢?因为分数而被贴上失败与差劣的人又该如何从这样他们不善应对的评价方式中博得一席之位?教育不应只是一种筛选机制,因为被选中的只是那一部分人。教育应该成为一个引领的过程,让学生发现擅长与不擅长,引领他们接受不擅长的事物并且最重要的是让擅长得以发展,而不是让所有人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中,争先恐后地去挤过一根独木桥,然后以此淘汰掉所谓“落水者”,因为也许你会发现,“落水者”甚至可以更快地到达他们的彼岸。
教育评价需要跨出它固有圈子。成功绝对不止一种,成功以外不会全是失败。每一种不同的天赋与不同的爱好所呈现的都会是另一种成功,所有人都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能力可以划成不同领域不同范围,但绝不会是有等级的划分。
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个性,正是因为个性的多元化才使得社会分工成为可能,若仅以这样的评价体系去打磨个性的棱角,那该有多可悲与痛心。与其在难以把握的领域满身创痕,倒不如另辟蹊径,活成自己的样子,将长处发挥至最大化。讓所有人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这没有可能性。但总会有一个人对数字敏感,对计算发烧,也总会有一个人不善表达却安安静静地进行植物研究。谁能说,谁成功了,谁又失败了?
既然不可能让所有人拥有相同的条件,那又何必用固化的评价体系去定义他人?
教育在于育人成才,既然人人平等,那么人人都可成才,只是方向目标不同罢了。教育,为国家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中的每个部分都有擅长它并且热爱它的人为之奋斗,所有人尽自己所长,他们没有人被称为失败者,即便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员也为自己能准确配制50种不同适用范围的洗涤剂而满足,我不能想象出比这更美好的社会了。
【主持人语】
文章开头简明清晰地提出,当下的成败应当有新的定义,教育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后续作者进一步展开说明如何以新的评判标准来改善这个时代的教育状况,如何使教育评价跳出固有圈子,从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结尾处以十分具体生动的例子来呈现了教育改革后的红利,也更使人们意识到其重要性。
赵子越,性格活泼可爱,喜欢文学爱阅读,喜爱音乐,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曾获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