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琅琊山
2019-05-06
到达滁州已是晚上。
出城往西南方行进六七里,我们便进了琅琊山。弯弯绕绕上上下下了一刻钟光景,我们的车就在一片灯火辉煌的楼群前停下,一看招牌,是前些年住过的度假村。
安顿好住宿后便晚餐。餐厅里就一些零零落落的散客,却觥筹交错,劝酒划拳行令,一个个面红耳赤,煞是热闹。据说游琅琊山全都是冲着醉翁亭来的,全都是为了想当一回醉翁醉卧山林,全都是被一篇《醉翁亭记》引诱而来的。我们自然也不例外。这恐怕是千年之前的醉翁欧阳修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其实被引诱到此的岂止是我们,翻开一本《琅琊山志》,自宋代以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到此一游者不计其数,有的还是二游三游;而且大都吟诗作赋,其中还不乏好事之徒,遗留下一点风流雅事,供后人去想象品味。
山以文名,景以人胜,这自然是常理。王曦之的《兰亭序》炒红了兰亭,崔颢的《黄鹤楼》炫丽了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只是和欧阳修一样,他们当年作文赋诗,仅仅是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至于被后人借题发挥去开发旅游,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那纯属莫大的意外。于是,我就无端地揣测,如果这些名人生活在现代,会不会效仿当代的一些大腕,也愤然而起,以侵权罪起诉,与有关部门对簿公堂呢那一定会电视搞专场报纸辟专栏网上发帖子地讨论吵闹好一陣,群情振奋,各方受益。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用完了晚餐。想到回房休息实在太早又无聊,有同伴提议去夜游琅琊古道,大家欣然同意。
以深秀湖为界,古道一头通向醉翁亭,另一头直至琅琊寺。何去何从,一时间我们没了主意;不过转念一想,往哪一头都行,不就是走走古道吗?有时候,人生是没有目的的。于是,我们一行穿过湖上的九曲桥,踏上古道,迤逦而去。天上没有星月,路边没有灯光,天与地模糊成一体,大家只得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前行。习惯了灯火通明的都市夜,骤然间置身于这黑咕隆咚山林之夜,还真不知所措且心生恐惧。为了壮胆,有几个打开手电筒拼命地摇晃,一边还发出阵阵尖叫声。但很快地,大家就安静下来了,以尽情体验这山林之夜的幽阒魅力。心静眼前明。此刻,我们的面前不再是先前感觉中的黑洞模样,而是朦朦胧胧地透着一层光亮,周围影影憧憧的同伴的身影似乎清晰可见,就连两边林子里那一棵棵树木也仿佛历历可数起来了。只是脚下的古道依然漆黑一团,大家只能跟着感觉继续前行。耳际是一片哗哗的喧闹,不知是山涧的流淌声,还是风摇林木的声响。林子里的萤火虫流星似地穿梭来往,一伸手就能抓到几个,让人欣喜不已。“难怪天空一颗星星都不见,原来都掉地上来了。”不知是谁那么诗意地嘀咕了一句,引得大家纷纷去追逐这些夜的精灵。
不觉已到古道尽头,眼前突然开阔敞亮起来。抬头仰望,一溜溜长长的台阶堆叠而上,一直铺排到半山腰,上面气宇轩昂着的便是琅琊古寺。我们意欲夜访古寺,便拾级而上;无奈几个打头阵的年轻人回来报告说山门早已紧闭,只得悻悻而返。回望高远处僧舍窗户间所漏出的几豆灯火,不禁心生遗憾。好在一侧的寺场上端庄地伫立着一尊观音菩萨,仿佛救世主突然降临,大家纷纷顶礼膜拜起来,还不约而同地默默许愿祈福。其态度之虔诚,足以使我佛感动。
当夜,返回客房已近零点。
——选自《落花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