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5-06张欣凯孙纯森刘建军王浩宇
张欣凯 孙纯森 刘建军 王浩宇
河南省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骨科 476000
桡骨远端骨折多由低能外伤引发,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类型20%左右,依据AO分型,可分为A、B、C型,以C型治疗较为复杂,其中AO 23-C2型属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发于具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临床多用治疗方法[1]。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不同,掌侧与背侧入路是其常用两种入路方式,但有关哪种方式治疗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佳,临床讨论存在争议[2]。本文探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80例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治疗对象。纳入标准:有明确掌部外伤史,患侧局部明显疼痛、畸形,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AO分型为23-C2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无手术禁忌证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具有桡骨远端骨折史者;资料不全者。80例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掌侧组(n=42)和背侧组(n=38)。掌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5~67(50.86±8.65)岁;摔伤18例,交通伤24例。背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34~71(51.09±9.22)岁;摔伤15例,交通伤23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80例患者术前常规准备完毕后,取平卧位,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掌侧组: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于桡侧腕曲肌与桡动脉处行一8cm左右长的Henry切口,逐层剥离组织暴露骨折部分,清除骨折游离小骨块和血肿,后撬拔异位骨折块,直视下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以及干骺端力线,后使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尺偏角和掌倾角,X线透视下复位完好后,置入掌侧斜T型钢板以及打入相应螺钉,复位满意后冲洗创面,拔出细克氏针,置入引流皮片,逐层闭合切口。背侧组: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以患肢腕背第二掌尺侧缘、桡骨茎突水平处沿近端方向行一长约5cm的切口,后切开伸肌支持带,呈阶梯状切开;后沿着拇上伸肌腱鞘管尺侧切开皮肤、筋膜,沿骨膜下切开第三、第四伸肌间室间隙,暴露骨折部位,按掌侧组方法处理游离小骨块、血肿等,结构性植骨填充骨缺损部位,临时复位骨折部位,使用L型锁定加压钢板于桡背侧第2伸肌间隔和背尺侧第四伸肌间隔下,抵挡桡、背侧移位,复位完毕后拔出细克氏针,置入引流皮片,逐层闭合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康复训练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3)比较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表(DASH)[3]和Gartland-Werley量表[3]评估,其中DASH评分越高,功能越差;Gartland-Werley评分包含腕部活动度、疼痛、残留畸形和并发症四个方面,评分0~2分者优,3~6分者良,7~18分者中,19分以上者差,比较两组DASH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掌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背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背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掌倾角显著降低(P<0.05),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 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术后1年,两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掌侧组经Gartland-Werley评估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显著高于背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3 讨论
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肢具有关节面碎裂、断端不稳定、桡骨骨质坍塌、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丢失表现,临床多采用背侧或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本文分析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发现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背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背侧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改善优于背侧组,证实掌侧入路治疗更具优势。
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临床主流治疗方案,具有入路位置表浅、易暴露患肢骨折断端特点,但此方位入路,骨面突起相对较多,可影响钢板放置以及塑性,临床去除背侧骨面突起,则会破坏伸拇长肌腱、伸肌鞘管骨性管道组织[2];且置入螺钉固定时,若有掌倾角,可使螺钉置入进关节腔,增加创伤性关节发生风险[3];此外,背侧入路手术重建关节过程需将关节囊切开以暴露骨折部位,而钢板固定位置位于伸肌支持带下方,会增加肌腱摩擦、损伤风险,增加肌腱损伤、粘连、疼痛等并发症[4];故背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而掌侧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掌面平坦、置板方便、操作相对简单的优势[5],故术中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解剖过程对周围神经、血管、旋前肌肉等组织损伤小,其钢板置入后,有旋前方肌覆盖,可使钢板置入的更为服帖,有效避免钢板对肌腱的磨损和刺激[6],故可降低肌腱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本文对两组患者随访发现,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两种入路术式近期效果相当,对比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情况发现,掌侧组改善优于背侧组,说明掌侧入路术式远期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AO 23-C2型桡骨远端骨折,近期疗效相当,但掌侧入路术中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远期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