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探析
2019-05-06尹亚楠
尹亚楠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二科 473000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指的是在夜间睡眠的7h内反复出现超过30次的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现象,通气指数>5次/h。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低氧、高碳酸血症的状态下,在白天多表现出头痛、嗜睡、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1-2]。我院对OSA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被确诊为OSAS患者60例,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或OSAS并发症者,排除合并交流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8岁,中位年龄48岁;体重指数(BMI)21.5~31.1,平均BMI 25.3±1.4;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1岁,中位年龄49岁;BMI 20.8~31.8,平均BMI 25.6±1.5。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1)一般治疗。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同时肥胖的患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控制体重。要求患者戒烟酒、停用睡眠镇静药、采取侧卧位睡眠等。(2)氧疗。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血管收缩机、呼吸兴奋剂或是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选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在多导睡眠仪(PSG)监测下应用呼吸机进行压力滴度测定,并根据压力滴度设定呼吸机参数,给予患者夜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每晚使用时间≥4h。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患者的最高SaO2、最低SaO2、平均SaO2、平均呼吸暂停时间、AHI指数(每小时睡眠内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使用ESS量表评估患者的日间嗜睡程度,得分在0~23分,0~9分为正常,10~13分为轻度嗜睡,14~19分为中度嗜睡,20~23分为重度嗜睡。
2 结果
2.1 两组PSG监测指标对比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SG监测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最高、最低、平均SaO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平均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AHI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的PSG监测指标对比
注:两组同时间对比,#P<0.05;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
2.2 两组ESS嗜睡评分对比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日间嗜睡程度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OSAS是指在多种因素下导致的睡眠状态下反复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综合征,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机体长期处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状态下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损害全身各个系统,如:引起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4]。因此加强对呼吸内科OSAS患者临床治疗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S评分对比分)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PSG监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的OSAS病情有明显的好转,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了因OSAS而引发的各种症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给患者提供生理性压力,使口咽部在吸气、呼气时均保持一定的压力,增加功能残气量,减轻上气道的压力,预防气道陷闭现象,保持上气道的持续性开放,达到治疗的效果[6-7]。对于OSA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能消除阻塞引起的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纠正低氧血症,减少睡眠中的微觉醒事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日间嗜睡程度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改善日间症状,提高生活质量[8-9]。甄国粹等[10]认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OSA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保持血压稳定等,提高生活质量。刘远程等[11]指出:OSAS患者可能是通过低氧血症、睡眠片段化等途径激活了循环细胞间黏附分子,进而参与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中,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则可显著减少循环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起到良好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12]。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的OSAS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预防相关并发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