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CT 诊断
2019-05-06裴昌军王美娟吴学锋
王 超 裴昌军 王美娟 王 政 吴学锋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尚在探索阶段的脑血管疾病,临床普遍认为其属于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其命名和诊断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争论,近年来临床对于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诊疗逐渐规范,但在临床影像学诊断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CT 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用诊断模式,对于椎基底动脉成像较为理想,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为进一步探究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CT 诊断特征,本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4 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相关CT 影像资料的特性,旨在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
方 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 年5 月-2015 年10 月期间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4 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CT 及部分行CTA 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相关影像学诊断标准,即基底动脉长度>29.5mm 、直径>4.5mm 或横向偏离 >10mm;椎动脉直径>4.5mm,或其颅内段长度>23.5mm,或其任意一支偏离 >10mm;排除基底动脉或(和)椎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1]。本组患者中已排除:合并动脉瘤者、颅后窝肿瘤者、动静脉畸形、头部手术史者。本组患者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龄49 ~88 岁,平均年龄(69.16±19.41)岁,患者病史:高血压29 例,脑出血3 例,冠心病5 例,脑梗死29 例,高血脂5 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 例,长期吸烟史34 例,酗酒史6 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37 例,肢体无力、麻木15 例,面肌痉挛7 例,周围性面瘫4 例,步履不稳或易摔倒8 例,动眼神经麻痹2 例,抽搐2 例,复视2 例。
2. 仪器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GE ProsPeed ll 双层螺旋CT机,以听眶线为基线作常规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 ~250 mA,以OM 线为基线轴位平扫。扫描层厚与层距为4 ~0mm (颅底层面以4mm1i模式扫描,其余以5mm 或10mm2i 模式)。6 例行平扫+增强扫描:行动态监测自动触发扫描,对比剂剂量为1.5ml/kg,以碘海醇(350mg/ml)注射液为对比剂,经右前臂团注(4.0ml/s),对兴趣区域(从主动脉弓至顶结节)作增强扫描,容积重组图像上行枕部冠状切割,充分暴露基底动脉及椎动脉。患者Vitrea 5.2 工作站处理图像,记录两组容积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采用Smoker 测量基底动脉计分标准对患者容积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数值进行计分和评估,由2 ~3 名高年资影像学专业医师共同完成评估工作,基底动脉高度评分标准为:0 分为基底动脉分叉低于或平鞍背水平;1 分为基底动脉分叉平鞍上池或以下;2 分为基底动脉分叉鞍上池;3 分为基底动脉分叉至第3脑室底间;位置计分标准:3分为边缘外;2 分旁正中至边缘间;1 分为旁正中之内;0 分为鞍背或斜坡正中[2]。
2.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CT 表现
图1 女,64 岁,VBD。基底动脉直径8mm,并延长至鞍上池平面。
图2 男,50 岁,VBD。CTA 示基底动脉延长、增粗、扭曲,直径为9mm,并超过床突平面12 mm。
图3 男,58 岁,VBD。基底动脉直径为10 mm,并延长至鞍上池,边缘条片状高密度影,轻度脑积水。
44 例患者基底动脉或椎动脉直径4.9 ~10mm,平 均(7.67±3.62)mm,其 中4 ~6mm 者15 例(34.09%,15/44),7 ~9mm 者23 例( 图1、2,52.27%,23/44),10 ~11mm 者6 例(图3,13.64%,6/44)其中7 ~9mm 者(52.27%)占比最高,显著高于4 ~6mm 者(34.09%)和10 ~11mm 者(13.64%),差异显著(P<0.05)。基底动脉上端断面:呈圆形者29 例(图3B,65.91%,29/44),呈条形者15 例(图1B,34.09%,15/44);病灶密度均匀者30 例(68.18%,30/44),边缘斑状钙化4 例(图3B,9.09%,4/44)。44 例患者均可见脑萎缩(100%),合并单纯梗死者12 例(梗死灶位置,脑干4 例,基底节5 例,枕叶3 例),均为腔隙性梗死(27.27%,12/44);合并梗死及出血者3 例(6.82%,3/44),合并脑积水者4 例(图3B,9.09%,4/44)。
2. 基底动脉高度评分
评分2 分者32 例(图1,3,72.73%,32/44);评分3 分者12 例(图2,27.27%,12/44),无1分及以下者;位置评分:2 分者33 例(75.00%,33/44);评分3 分者11 例(25.00%,11/44),无1 分及以下者。
基底动脉高度评分2 分者(72.73%)显著高于评分3 分者(27.27%)和1 分及以下(0),差异显著P<0.05;基底动脉位置评分2 分者(75.00%)显著高于评分3 分者(25.00%)和1 分及以下(0),差异显著P<0.05。
讨 论
1.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疾病特点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最初命名为“巨大延长基底动脉瘤畸形”或“梭形动脉瘤”,20 世纪末才确定其正式命名。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指基底动脉、椎动脉伸长、扩张、迂曲引发的一系列表现,患者伴有(或不伴有)动脉瘤,病灶局部易出现血栓、微小栓塞,可引发脑梗死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WHO 调查研究发现,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发病率约为0.05%,而我国发病率略高于WHO 报道水平,约为0.06%,且近年来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必须提高临床相关诊断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3]。
2.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CT 诊断的特征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血管异常改变以基底动脉的直径增大和延长为主要特征,其临床诊断中定义:椎基底动脉延长上端超过床突平面(长度>29.5mm)、直径>4.5mm,但关于CT 诊断尚存在一定争议[4]。本次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直径为4~11mm,平均(7.67±3.62)mm,其中7~9mm者(52.27%)占比最高,显著高于4~6mm者(34.09%)和10 ~11mm 者(13.64%),可知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时,基底动脉直径多已达到7 ~9mm,提示临床应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尽早发现基底动脉直径改变。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基底动脉上端断面发现,多呈圆形(65.91%)或条形(34.09%),多数患者病灶密度均匀(68.18%),少数患者出现边缘斑状钙化(9.09%)。文献报道,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多合并脑萎缩及脑梗死[5]。本次调查发现,脑萎缩发生率为100%,合并单纯梗死均为腔隙性梗死,占比27.27%,合并梗死及出血者占比6.82%,与上述文献研究结果一致,为提升该病诊断,在CT 扫描中应注意鉴别,必要时做增强扫描[6]。本研究对患者基底动脉高度及位置研究发现:评分2 分者(72.73%)显著高于评分3 分者(27.27%)和1 分及以下(0);基底动脉位置评分2 分者(75.00%)显著高于评分3分者(25.00%)和1 分及以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基底动脉分叉鞍上池、旁正中至边缘间患者较为常见,这类患者应充分考虑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CT 表现存在一定特征性,在临床诊断中应注意鉴别,并结合增强扫描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