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05-06

关键词:控制能力家属家庭

赵 艳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3)

慢性阻塞肺疾病是以气管中气体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四十岁以上是高发群体,且致死率高。患者患有该疾病时,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情绪易变不稳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是一种优质的管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延伸到家庭,有利于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1]。本研究通过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研究其对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接受治疗的134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42~65岁,平均(53.23±3.44)岁;病程2~8年,平均(5.23±1.22)年;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25例,高中至大学(包括大专)21例,大学及以上人数21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43~65岁,平均(53.74±3.50)岁;病程2~9年,平均(5.81±1.20)年;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23例,高中至大学(包括大专)22例,大学及以上人数22例。两组在基线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指导,并讲解出现呼吸困难时采取的正确紧急措施等应对方式。观察组则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要想充分发挥家庭护理管理的作用,需要充分借助患者家属的帮助和支持,从而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重点向家属讲解慢阻肺的发病原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家属对慢阻肺的认识以及健康意识,同时提高家属的护理管理能力。其次家属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担负起监督患者的责任,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关注患者的营养补充情况,嘱咐其进食高维生素、高纤维、高营养且清淡、易消化的流速、半流食,紧张食用高脂肪、辛辣、油炸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并监督患者戒烟戒酒,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2]。另外,家属还需要定期陪同患者对肺功能进行检测,发现肺功能严重异常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家属还可以陪同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散步等。最后,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纾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使患者安心养病。两组均持续干预两个月后评估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社交能力、生理状态以及精神状态三方面,评分总分为5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2)评估2组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分值介于0~5分,其中0分表示自控能力优;1~2分提示自控能力良;3~5分提示自控能力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社交能力(43.53±5.01)、生理状态(49.12±3.91)、精神状态(46.74±7.13)增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干预后各项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包括抗拒(1.12±0.23)、恐惧(1.52±0.63)、忧虑(1.21±0.24)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 ±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 ±s),分]

组别 n 社交能力 生理状态 精神状态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7 30.02±4.68 37.12±4.91 20.74±4.08 44.32±4.62 22.48±3.78 38.64±6.28观察组 67 30.04±4.71 43.53±5.01 20.78±3.97 49.12±3.91 22.52±3.74 46.74±7.13 t 0.025 7.480 0.058 6.492 0.062 6.978 P 0.980 0.000 0.954 0.000 0.951 0.000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 [( ±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 [( ±s),分]

组别 n 抗拒 恐惧 忧虑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7 5.68±1.37 2.23±0.41 7.52±1.11 2.12±0.81 5.19±1.48 2.36±0.55观察组 67 5.55±1.28 1.12±0.23 7.43±1.09 1.52±0.63 5.25±1.37 1.21±0.24 t 0.568 19.327 0.474 4.786 0.244 15.686 P 0.571 0.000 0.637 0.000 0.808 0.000

3 讨 论

随着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特别是空气污染的加剧,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慢性阻塞肺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升高的趋势。因该病病情具有反复性,患者容易表现出忧郁、恐惧、自我否定、自我封闭、抗拒等心理行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此类行为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社交行为受限、交流能力下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3]。COPD对于患者而言,会因为病理生理的改变而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呼吸,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气道堵塞,肺及胸廓收缩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家庭跟进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以家庭为单位,该模式重视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家庭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协调者的作用,遵循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治疗需要和患者需求推动有针对性的护理活动,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该模式借助患者家庭成员的帮助,将护理延伸到家庭当中,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预后康复。本次研究中,两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高,且观察组增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因为健康教育从不同阶段予以患者实施不同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在治疗每一阶段中均得到全面的指导,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能够及时纠正自身不良习惯及情绪。结果另显示,两组干预后各项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健康行为改善效果更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通过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可以针对性地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知识,让其全面了解病情,进而有利于促进其建立健康、科学的理念,积极主动调整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更有助于促进机体快速康复,均体现了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均有积极的作用[4]。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养成健康行为,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家属家庭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