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药学专业“双精准”人才培养体系, 实现专业精准对接人才精准培养
2019-05-05马彦徐刚
马彦 徐刚
随着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医药产业对药学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药学专业在服务、促进区域医药产业过程中,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与就业岗位不尽吻合;人才培养内容相对陈旧,落后企业生产实际;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实践经验不足;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与医药产业新设备差距加大;药学专业与医药产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作用不好、资源共建共享不够等。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环节,按照“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双精准)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条件、人才培养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涵盖药学专业建设全要素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双精准”人才培养体系,把校企合作深化到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解决校企合作的“深化难”“两张皮”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药学专业精准对接医药产业、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职业岗位。
一、构建“双精准”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实践,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和进步,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发展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专业建设中校企对接不够精准,校企合作有待深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有所偏差,培养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吻合度不高,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工学结合还不够紧密,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分离脱节;结构性、质量性短缺依然存在,用人单位难以找到能充分满足岗位要求的人才,毕业生难以找到能充分发挥才干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和表面,在专业层面缺乏精准的对接,校企合作还没有落实、深入到专业建设的全要素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高,学校没有完全按照就业岗位需要精准培养人才;三是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够,行业企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作用不好、资源共享不够;四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单一,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设立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缺乏话语权。
针对这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要求,建立“双精准”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深化到专业建设全要素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业精准对接、人才精准培养,是解决现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难”“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双精准”人才培养体系,是药学专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于2000年开办,依托顺德及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医药产业背景,专业内涵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药学产业发展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已经成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点专业和广东省品牌专业。但随着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要满足顺德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医药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在区域医药产业中的服务、促进作用,药学专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如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与就业岗位需求脱节;人才培养内容相对陈旧,落后企业生产实际;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实践经验不足,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医药产业新技术、新设备与校内实训基地差距加大;医药产业参与药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够,药学专业和医药产业的资源共建共享不好等。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环节,按照“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条件、人才培养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药学专业“双精准”人才培养体系,把校企合作深化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最终才能实现药学专业精准对接医药产业、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职业岗位。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需求偏离,专业不能完全按照就业岗位需要精准培养人才的问题,必须精准对接就业岗位,瞄准职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好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精准。
针对人才培养内容相对陈旧,与企业生产实际吻合度不高的问题,必须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引入真实项目、真实任务、真实过程、真实案例,精选人才培养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培养人才,确保人才培养内容精准。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必须加大人才培养途径改革的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重视实践锻炼,加快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人才培养途径精准。
针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单一、医药产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必须及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引入《职业资格标准》,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评价,并逐步实现第三方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精准。
三、构建涵盖专业建设全要素、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雙精准”人才培养体系
1.瞄准就业岗位,调整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的方向和指引,药学专业要实现“精准育人”,首先必须树立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尤其是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实践技能等方面要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对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药品生产、药品营销、药学服务等职业领域岗位的专题调研,掌握企业对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实践技能的具体要求,对现有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积极、主动的调整,使其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
2.优化培养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内容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由企业技术专家、管理干部、毕业生代表和专任教师组成“人才培养内容优化小组”,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进行全面审查、遴选、优化,淘汰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增补企业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用所必需的内容,尤其是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加大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重构体现“精准育人”的课程体系。
3.依托企业资源,提升培养条件(师资、基地)
人才培养条件(师资、基地)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培养精准对接企业岗位的药学专业人才,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先行实现与企业的全面精准对接。顺德药学产业背景优越,医药产业是顺德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拥有环球制药、华润制药、大冢制药、大森林连锁药店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双精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药学专业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由兼职教师承担校内实践技能培养、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课题设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一是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国家“GMP”“GSP”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校内实训基地达到企业的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医药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共享。
4.改革培养途径,突出实践技能
校内实践教学培养阶段,要加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校内实践教学引入企业真实案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药学专业岗位实践技能和解决药品生产和药学服务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校外毕业实习阶段,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岗位、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校外实践、实习管理制度》,杜绝“放羊”和“廉价劳动力”现象;二是把毕业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实习前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实习生成为企业的“学徒”和“准员工”,使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能上手”。
5.引入企业标准,完善质量评价
以“精准育人”作为第一标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一是引入《职业资格标准》,重点评价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引进医药行业专家、药品生产企業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干部作为评价主体,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权交给用人单位。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质量标准、评价过程、评价主体的企业化,实现第三方评价。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药学专业人才的精准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号).
[2]《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教职成[2018]1号).
[3]聚焦高职专业建设,共话职业教育“双精准”[EB/OL].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处.2017.11.27.http://www.gdedu.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djyt/gzyzj/201711/514794.html.
[4]徐刚,马彦.明确两个定位,确保两个“精准”[J].广东教育(职教),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