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评语研究
2019-05-05范静静
范静静
摘要:作文评语是小学习作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沟通的方式,部分教师对作文评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评语中存在空话、套话、教师指令式评语的现象,从而使评语丧失了部分功能。本文根据习作评语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探讨小学习作评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 习作教学 作文评语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192-02
评价语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教师如何写好习作评语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小学也是学生发展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巧和能力。相反,如果老师的评论失去了其效力和功能,就会使学生对老师在作文下的评语熟视无睹,学生作文水平没有提升,继而收不到正面评价,导致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从而使习作教学进入恶性循环。
一、作文评语的特征、作用
老师指出文章在写作时的一些需要加强或修改的不足或者是对优美语句进行肯定的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对写作更有信心,并且从老师的评语中,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哪方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提高,从而明确自己今后作文发展的方向。常见的形式有眉批式、行批式和总批式三种,眉批式是对作文局部的优缺点加以提示,分析文章的优劣,好在哪里、缺点是什么、要怎么改,大多在文章的顶部或侧边。行批式针对文章的遣词造句用一词一语表明评者的态度。总批式是写在全文的末尾,这类评语要求做到一分为二,肯定长处,指出缺点,说明修改方法。评语由两部分组成:“评文”和“评人”,“评文”是指教师要针对文章的审题立意、行文逻辑、语言风格技巧、写作方法等进行评价;“评人”是教师还要对学生在文章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态度进行一个适度的调控,这样的评语既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
(一)作文评语的特征
(1)客观性。作文评语的发出者是主观主体,但是作文评语却必须是客观的。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同一个写作主题,在不同的学生手中会有不同的解读、表达,老师在评论学生作文时不能采取“一刀切”规则,应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作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论。虽然学生的作文表达各不相同,但主题是客观的,再花样的表达也不能离题,教师进行作文评价时,评语的表达可以是委婉、严厉等,但评语的思想必须客观——切合主题。
(2)针对性。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教学要求,教材中对学生的习作会提出具体训练要求;教师在习作课堂上会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的写作作出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评语也要考虑这些教学要求。二是针对文章的特点,同样的主题,经过学生的解读—思考—表达—加工,最终呈现出的文章千差万别。评价时应根据这些不同来进行评价,使评语能够结合作文特点,犀利、准确地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同,避免使用“公式性”评语等不良倾向。
(3)情感性。从作文“评人”的角度看,评语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教师注入个人情绪,即情感性。教师在习作评语的写作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向学生表达负面情感,应多传递积极正面的情感,如关心、表扬等。同时,作文评语如果只是平淡无味的文字呈现是很难起到评语应有的作用的。例如“阅”“重点突出”“通俗易懂”这样的评语,很难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不到作用。
(4)文采性。作文评语是教师的语言表达,它的文采性要从两方面论述。一是评语要体现出教师丰厚的文学修养,用词的优美生动、富有文采、寓意深刻,既能让学生领悟评语要表达的意思,提高写作能力,又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享受精神上的美的满足。
(二)作文评语的作用
(1)反馈。反馈是作文评语最基本的一项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哪里,该如何入手,从而正确地应对错误,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看过上次评语后的改正质量,来评判他们到底有没有真正地改正这个错误,即评语反馈给老师的信息。
(2)教育。写作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写作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教师的评语,除了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化的写作技能,其中也渗透着教师的思想,这些对学生价值观、人生态度的养成具有引领作用。
(3)激励。评语的目的是利用情感交流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通过正面评价继续写出高质量的习作。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上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文章的缺点可以具体明确地指出,但也要着力表扬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扬长,进而喜欢上写作。
二、作文評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评语内容模糊,缺乏针对性
习作评语内容的简单以及格式雷同是小学作文评语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部分教师对评语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会用一些概括性强的、具有泛用性的套话来作评语。例如,“行文流畅、语句通顺”或者“描写不够细致”等,这些句子的概括性太强,使得学生只能模糊地知道自己哪个方向出了问题,但不知道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修改文章无从下手。有些教师批改作文浏览一下学生的字体是否工整、页面是否干净、有无明显错误,以此为判断标准给出A+、A、B+、B、C几个等级。更有甚者直接以一个“阅”字表示已批改过学生作文。
(二)用语不规范,错误频出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口语化、缺乏美感,作文评语不是说出的话语,而是文字表达的短篇评论文,同样要遵循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不能将“语脉”当作“文脉”呈现。例如“对成语的应用较好”。二是评语出现错误,例如“的、得、地”三者之间的混淆,“文章生动的描写了XXX”;还有评语存在语病,如“文章开头的第一段开门见山”等此类错误。这样的问题可能是教师的一时疏忽导致的,但却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的示范,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正确、标准的代表,当看到教师的书面言语与自己的用法不同,就会下意识地模仿老师,所以教师们应在平时作文评语的写作中对其规范性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肯定性评语和否定性评语的失衡
有些老师片面理解差异性原则,认为存在皆为合理,即使作文中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偏差,如不正确的金钱观、社会价值观、盲目追星等表现,教师没有予以严厉的批评和正确的引导,而是归结于时代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老师这种行为可能是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或者是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可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都肯定了自己,自己这样做或这样想是可以的。还有一种评价是过于否定,有些老师要求严格或自身喜欢批判性思想,在批改作文时,忽视学生的写作态度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只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失误,没有注意到在文章背后学生的状态和努力,然后一味地指责学生的错误。这样的评语只会打击学生对于写作的信心,使其丧失写作热情,对于写作产生厌烦的情绪。
三、作文评语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语文专业素养
强化语文专业素养既包括提高自身语文专业知识,还包括对作文评语的认识。提高自身语文专业知识首先从理论知识学习,阅读有关评价语的书籍和资料,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老师才能提高自己评语的應用水平。优秀的老师会在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参考优秀教师的做法结合学生的学情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上。除此之外,文学理论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这样既能提高评语的文艺性也能提高技巧性。教师对作文评语的认识上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要做到评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例如不写潦草字、格式正确、不一“逗”到底、无病句错字等。其次还要自我反思,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可请其他老师帮忙查看自己的问题,一起商量解决。
(二)评语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评语要能犀利地指出学生作文哪里存在着问题,不能泛泛地谈。“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等这些评价语都太笼统,会使得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写作能力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如“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文章的优缺点,便于学生明确地认识这篇文章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或闪光点。
(三)评语要肯定与否定共有
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应做到肯定或否定共存,且有一个“度”的把握,在同一作文的评语中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在写评语时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优点加以提炼后进行表扬或者鼓励;亦可从学生的写作态度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作文的评语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不管是鼓励的还是批评的都能被学生所接受。真诚的评价交流有利于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继而在沟通中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
作文评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评语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在此之前教师首先要对评语的有效性作出保证,提高作文评语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洪波.作文批改不可轻视[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7):232.
[3]方仁子.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5):94-95.
[4]陈静.作文评语是师生交流的一种形式[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23-24.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