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属称谓词中的语言与文化

2019-05-05吴丹丽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吴丹丽

摘要:“亲属称谓词”是具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之间相互称呼的用语,具有表示人与人之间亲属关系的功能。文章对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调查,并且将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用法进行历时的对比,并进一步研究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肥东方言 亲属称谓 历时对比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97-02

处在江淮之间的合肥市肥东县,正位于江淮官话区,它所使用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肥东方言中最基础的亲属称谓系统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肥东方言中别具特色的亲属称谓词用法,探寻历史沿袭中的语言文化痕迹,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因此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親属称谓词”是具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之间相互称呼的用语,具有表示人与人之间亲属关系的功能。文章将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分为三大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其中姻系称谓又分为夫系和妻系两小类。

一、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比较研究

由于社会发展及普通话的影响,肥东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呈现出新派与老派的不同。下面我们对肥东方言新派、老派的历时变化加以说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新派与老派完全相同

(1)父系称谓中的曾祖辈,因为属于先辈亲属,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只是偶然提及,仅是追述的称呼,因而肥东方言新老派对于曾祖辈的亲属称谓词没有区别,均称“老太”或“老太爷”,没有明显的差异。

(2)父系称谓中的祖父辈、母系称谓中的外曾祖辈、母系称谓中除姨母外的母辈、母系称谓外祖辈中除外祖父、外祖母,姻系称谓中除公公、婆婆、丈夫、妻子外,其余亲属称谓词用法在新派和老派中相同。

(二)新派和老派完全不同

(1)父系称谓中的子辈,新派和老派称呼有较大的差异。老派称呼自己的子女为“伢(侠)子”“我伢(侠)子”或“我伢(侠)”“伢(侠)们”,若强调是女儿,则称呼为“姑娘”“闺娘”。新派则已与普通话用词无异,称呼为“儿子”“女儿”。老派称呼女儿所用的“姑娘”和“闺娘”本是同一个词,“闺”古携切,“闺”字韵母的主要元音脱落,语音上类似“姑”的音,于是文字写法也从“闺”变为了“姑”,而“女婿”的叫法也变成了“姑爷”。

(2)母系称谓外祖辈中的外祖父、外祖母,新派和老派称呼不同。老派称呼为“外爹”或者“外爹爹”,“外奶”或者“外奶奶”,新派称呼方式为“爹爹”,与父系称呼方式不加区别。

(3)姻系称谓中对公公、婆婆、丈夫、妻子的称呼,新派与老派变化明显。例如老派称呼丈夫为“我男的”或“老头子”,生育子女后随子称呼为“伢(侠)子他爸”“伢(侠)子他大”,新派称呼为“老公”。老派妻子称为“我女的”“家属”“做饭的”“家里的”“伢(侠)子妈妈”,新派称呼“老婆”“媳妇”。

(三)新派和老派部分差异

(1)父系称谓中的父辈,新派和老派称呼有部分差异。例如老派称呼父亲为“大大”“伯伯”“耶邪”“我大”,而新派多称呼为“爸爸”,一部分新派称呼为“大大”“我大”。老派称呼父亲为“伯伯”反映了在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中存在“违称”的现象。“违称”是人们故意避开反映真实亲属关系的称谓,代之以较疏远的亲属关系的称谓。“违称”的特殊用法在使用最初,是对子女的一种保护,使用“违称”则可以让神灵不知真实的亲子关系,避开祸患。而称呼为“大大”则因为“大”是“爹”的古音,可以用来指称“父亲”,根据上文列举出的实例我们可知,“爹”字在肥东方言中,可以用来指“祖父”,也可以用来指“父亲”,但在人们使用时,倾向用“大”字表父亲的含义,用“爹”字表祖父的含义。“耶邪”古代相通,本是疑问语气词,后来假借为亲属称谓词语,写作“爷”字,表示“父亲”,古代只用“耶”字,“爷”为俗字。“爷”字在肥东方言中的读法与普通话不同,是父辈亲属称谓的用词,老派称呼母亲为“妈爷”,也是因为父亲母亲皆为父辈,随父使用“爷”字。

(2)姻系称谓中对夫之兄(伯)、夫之弟(叔)的称呼,新派和老派有部分差异。例如称呼夫之兄(伯)时,新派仅随丈夫称呼“家哥”“大哥”。“家哥”中的“家”语音类似“噶”。老派也称为“大伯子”,生育子女后随子称呼为“他大爷”。

在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使用中,老派仍普遍保留传统的称呼方式,例如“外爹爹”“闺娘”等用语,而新派则逐渐向普通话语言系统靠拢,大多选择新式的用词。

二、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个性特征

普通话的亲属称谓基本有其对应的亲属称谓词,在这一点上,肥东方言基本保持一致,但其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一)部分亲属称谓词的缺失

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姻系称谓中,大多都是背称或者从他称谓,例如称呼姐姐的丈夫时,称呼为“家哥”“大哥”,不称呼为“姐夫”。同样,在称呼平辈却年幼于己或晚辈时,肥东方言中也多直接称呼其姓名,而很少使用“弟弟”“侄子”“某某家伢子”这样的说法,仅在向他人表述彼此亲属关系的背称中偶有使用。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断,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中原没有“弟弟”“妹妹”“侄子”“侄女”等这一类的亲属称谓词,极有可能是社会发展后受普通话的影响才逐渐出现在日常用语中的。

(二)几个亲属共用一个称谓词

亲属称谓词的功能即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所以亲属称谓应该与亲属称谓词保持整齐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在肥东方言中,却出现了几个亲属称谓共用一个称谓词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基本上没有引起称呼的混乱。

在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中,母系称谓中存在很多亲属称谓与父系称呼方式不加区别的现象,例如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姨祖父、外姨祖母等,其称呼方式都与父系相同。这表示在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中存在同形异指的现象。“同形异指”说的是两个亲属称谓词用文字记录时,采用同一个汉字,却表示不同的亲属关系。

“外甥”“外甥女”和“外孙”“外孙女”在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中本是没有的,受普通话影响后才逐渐使用,但在肥东方言中,虽文字形式并不相同,读音却是相同的,即同音异指。不过读音虽然相同,但由于肥东方言中称呼晚辈多直接称呼姓名,因此也不会造成混乱,并且在“外甥”与“外孙”的区分中,还可采用加后缀“子”的方法,在交际中,虽两者的读音在我们听来都是“外孙”,但通常指称“外孙”时,肥东方言中会称呼为“外孙子”,当地人听到后缀“子”,则不会理解错误。

三、结语

本文在细致调查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派、老派的历时对比,并总结出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的个性特征。我们发现,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中古汉语的痕迹明显,多保留古音及古词,新派和老派差异大,另外肥东方言特殊亲属称谓词与亲属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存在部分亲属称谓词缺失和一个亲属称谓词对应多个亲属关系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朱新颖.淮安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丁烨.淮安亲属称谓语言调查与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陈顺成.亲属称谓词“耶”“爺”的历时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3(1).

[4]黄慧敏.巢湖方言与蚌埠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之比较[J].科技信息,2009(24).

[5]张含.简论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

[6]骆明弟.汉语亲属称谓之文化性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2008(4).

[7]吕延,杨军.皖西南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与文化内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5).

[8]陈月明.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0(5).

[9]胡士云.说“爷”和“爹”[J].语言研究,1994(1).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