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有效读写教学模式研究
2019-05-05杨艳慧
杨艳慧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课堂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均差强人意。因此,如何打造有效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使之成为“金课”,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大学英语 有效读写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43-02
随着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快速国际化,对高校学生来说,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他们毕业之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和能否胜任实际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不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效果不佳。所以,针对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真正实现高效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的意义深远。
一、理论基础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包括:1)在教学过程中,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输出驱动可以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的运用,也可激发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2)从教学目标来看,培养学习者的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需求。然而,对照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始终存在说、写、译输出型教学较薄弱的情况。
二、有效读写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对二语习得输出心理机制的重新认识,我认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进行如下调整和改革。
(一)重新协调输出与输入的教学比重
输出和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两大环节,缺一不可。大学英语教学若要取得成效,就要重新协调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有限时间内,要调整现行的以培养输入能力为目的与培养以输出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内容的比例,适度增加以训练说、写、译输出性能力的授课内容。通过对教学比重的调整,利用输出带动输入,盘活学生已有知识,扩大表达性知识,合理均衡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优化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调整输入内容,保障输出质量
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要能很好地促进语言输出。鉴于社会用人和学生自身的不同需求及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教研室对教材中的不同主题单元进行筛选,授课内容不仅包括英语知识,而且包括英语交际能力,强调英语课程的实用性。
但是,仅仅依靠一本教材作为输入材料很难恰到好处地对应所有输出任务。因此,教师要在依托教材基础上,搜集和储备大量输入信息和资源,通过筛选和整合这些信息和资源来恰当地对应某项或某几项输出任务。同时,教学输入内容还可结合“翻转式课堂”的模式,学生在课外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观看学习与某一单元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等网络资源,学生对于这种“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输入材料更感兴趣,更能调动他们提前自主输入的积极性,在课前做好输出的准备工作。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根据学生自主输入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输出,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三)构建读写结合、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1)明确读写课教学目标。读写课侧重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有效理解语言输入的基础上使用其中的语言表达相关内容和思想的能力,教学目标侧重于写作所需的词汇和句型的操练,阅读技巧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如寻读关键信息的阅读技能,小组校对、修正等写作技巧。明确了读写课的定位:读为写提供所需的语言、话题知识;而写又促进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并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所学的语言,从而实现从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升到用语言表达的意义。
(2)调整授课内容。2017级B层次学生使用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该套教材与教辅每单元的主题完全一致,教材每单元精讲课文与泛读材料以及课后习题紧密结合,课后习题中包含写作练习,也是围绕本单元主题展开。如第三册第一单元主题为“Study Abroad”,写作练习则设“My View on Study Abroad”。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后,对有关出国留学这一主题的词汇、句式、句法包括篇章构成等相关写作要素都有相对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再让他们自己去写关于出国留学的作文,可以相对有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并且使用该套教材的App——随行课堂,布置作文题目,同学们在线提交作文,系统自动进行作文评阅,并给出评语,任课教师在后台查看每位同学的作文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事半功倍。2018年12月进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目之一“Write a short essay on the challenges of studying abroad”,同学们参考之后,普遍感觉对于本次写作,他们较以往更加胸有成竹。因为平时课上课下的写作练习,的确已经积累了很多经典的句(下转第42页)(上接第43页)式和词汇,而且对于写作的结构、层次和篇章逻辑等也相对烂熟于心。
(3)分组教学。将全班同学平均分为六组,每组6人左右,学生合围而坐,根据成绩在每组中均安插1~2名英语基础较好者,以帮助组内成员;课堂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回答问题时,组内同学可提醒和补充,回答问题情况既代表个人成绩也代表小组成绩;期末时,得分最高的小组,组内每位成员会获得平时成绩奖励积分。
在分组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同学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我采取一方法,即每组都有一位组长,每堂课由组长现场随机给组员编号,教师课上随机提问编号,这既可以避免教师提问时有针对性,又能有效提高全员参与度。
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竞争转化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有效实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享知识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共同进步。在完成各自任务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发展和表现的平台,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成员个人的学习焦虑降低,自信心增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
(4)问题导向型教学法。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写作是语言的输出,两者融合互动、以读促写,可以给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发展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型)教学法: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為主体、以问题任务为主轴,学生分组开展读写教学和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和体验的愿望,充分利用阅读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写作搭建语言、内容和情感支架,促进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共建,从而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三、结语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上提倡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才能使他们在课下有的放矢,更好地学习该课程。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焕发课堂教学的“精气神”;优化课堂供给,生发学习兴趣;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课堂“教学共同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具有特色的大学英语“金课”。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
[3]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节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