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政策路径
2019-05-05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2)
一、调整产业结构政策
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容易。但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却很旺盛。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拔尖创新的人才以及适应生产第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太少。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能、会操作的技术骨干,可是,即使是高薪招聘适合者也寥寥无几。于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便出现了这种现象。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都齐声大减“就业难”,另一厢,却是同样大喊“招工难”的企业,追本溯源,便是我国人才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讲更是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适。
所以,我们国家产业结构政策调整的必然趋势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流动渠道,实现人尽其才的就业格局。①当前,产业结构政策调整的主要任务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鉴于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以及扩大大学生就业需求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应亟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计算机软件、信息咨询、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首先要明确发展任务是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着力推进跨区域、跨部门、集聚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增值工程、增率工程和增效工程,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步伐,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水平。鉴于第三产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而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融资担保难,因此,应使其在融资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其次,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中心,招生与就业是两翼。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业工作,是学校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但是它也是一项默默无闻、内向与外向相结合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中没有大奖,但涉及到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不能有丝毫放松。
当今的就业形势,市场化驱动,就业多元化,竞争多样化,社会关系复杂化。在这样就业形势下,我们应该清晰地知道,我们的就业工作也需要不断调整观念和认识,需要教师、干部和学生共同努力,需要分清工作重点和难点,把握好工作方向。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知道我们的挑战点在就业质量,难点在困难学生。因此,特别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
二、改革高校扩招政策
供给促进政策是关系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政策,而对于初次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供给促进政策的关键是高等教育政策,因此,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着力创新高等教育政策,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体制。
结合我国实际,高等教育扩张毋庸置疑,但应实行适度扩招政策。首先,要综合考虑当年高中毕业生数量,大学现有条件,政府财力,学生家长的经济承受力,同时,须加大监管力度,对市场已经饱和的专业要限招,对那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专业要大胆的停招。②
高校要推进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将侧重点从改善外部就业环境转移到重视教育内涵建设上来。但是,具体到高校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措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声音。高校要针对社会需求,有意识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在学生、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主动调整培养计划,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知识、能力和实践方面都具备一定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浙江省在教育体制中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初高中毕业生以合理的比例进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才供应结构。
就业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推进改革,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包括品德、学识、能力、体魄、作风等综合素质。基础宽厚,能适应不同工作要求;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和思考;为人诚实并且善于合作交流,能很好地表达沟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能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具备这些素质,就业能力就强。
首先,应该努力提高水平。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交流与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提高水平。高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训练不断追求真理、科学精神的追求,对我的国家卫生工作超过50年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学生。第二,持续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实际,对实际情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了培养人才的市场化。现有赛科类结构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必须适时调整。实施高等教育的扩展,必须协调大学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采取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不同程度的政策,如高职教育,一个宽松的政策,对于一个本科以上学历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必须在的现状、特别是极度缺乏熟练的工人,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力度,缩短高职教育年限,现在是3年2年,有利于这类学生就业早期,在满足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第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学院和大学应当建立和完善教育尽快设置、管理、指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体系。基于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能够独立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导游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集成服务内容和服务,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校正,掌握技能竞赛、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就是要大力发展培训机构。就目前情况看,培训机构主要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服务外包行业特征很突出,很少有学生能够在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目前来看,培训机构对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培训机构是连接高校和企业的一个必要桥梁,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以,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完善就业服务体制,一定可以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由于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跨度较大。因此,课上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开展翻转课堂,使用国际化经典案例并结合视频、微课,展开中英文双语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借助于在线学习平台,有效拓展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加符合留学生的生活和思维习惯。经过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创新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三、给予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
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工作之所以帮助较大,是因为它具备充足的经费、专业的师资、系统个性化的指导内容等,而我国则相差较远。因此,亟需借鉴经验,创新我国就业指导,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其一,创新指导理念,从短期集中式指导向全程普遍化指导转变。大学教师应认识到就业指导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自我潜力和创造精神的影响深远的人生指导。高等教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把开展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基础的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根据不同年级实施不同主题的就业指导,如下表所示:
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教育主题定位与设计准备与开发选择与适应主题内容认清自我,准确定位;确立目标,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自我;发掘潜能;调整职业目标择业培训;价值观引导;适应社会
其次,就业已不仅是高校毕业生口中的“热词”,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已经走出毕业生群体,呈现出向低年级蔓延的趋势。“我从上大一开始就向大四学长、学姐们讨教应该为就业做哪些准备。”一位大学生这样说,我经常关注网站招聘信息,会注意学校和哪个企业有联系并多方面查看信息。
有专家表示,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向低年级渗透,对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及早树立就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大有裨益。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就业焦虑在向低年级学生群体中蔓延。在校生应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避免被就业焦虑情绪掌控,提早承担过大压力,从而失去就业信心。
四、给予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
完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到村任职、西部计划……一系列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的政策,各省区市也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出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本身是科学的,但需进一步完善,使已经实行且行之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长效化。
解决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需要完善的政策还有很多,如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位就业,应提高其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额度,对愿意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的学生,给予学费补偿等。当下,基层对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但真正下基层的大学生却很少,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有偏差,也存在着待遇低、没有形成“下去以后再上来”的机制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在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方面,相关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税务、工商等一系列配套扶持和奖励政策,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的“风向标”。
调查显示,网民认为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困难应该有这样几条途径。70.6%的网民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67.7%的网民建议银行放宽贷款条件,50.2%的网民认为学校和社会基金应该加大投入,40.7%的人认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更加努力。
有的网友也表示,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需要先积累经验再去创业。“等有经验了再创业,资金就不是问题了。创业资金不应该成为创业者的难题,如果资金都无法解决,创业就是一句空话,我觉得大学生应该靠动脑子创业,为什么不能够借力打力呢?我当时创业也没有资金,完全是靠积累的资源创业的。”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这样表示。
对于当年度高校毕业生在经广州市认定的就业见习单位参加见习活动,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市财政和见习单位按5:5的比例为见习学员提供相当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补贴,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最长见习期补贴不超过6个月。
五、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保障制度政策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保障制度政策,才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最后的支持。为此,我们应该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服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行业性、专业性的供需见面会以及网络洽谈会,努力增加双向选择的成功率。进一步的完善服务方式,改进服务的质量,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择业信息登记、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代办保险、政策咨询等一整套服务。规范和整顿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秩序,增强对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依照市场的需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保障政策,逐步将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纳进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范围。保证大学生就业招聘活动能够继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坚决打击非法的招聘活动。
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服务结构,逐步的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服务市场,发挥其示范性和公益性作用。在各地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普遍开设专为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的信息共享和互相贯通。持续组织好省内分专业、分层次、分区域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洽谈会,加强针对性,提高签约率。同时积极的组织高校双选活动,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组建互选平台。各地、各高校、各单位举办大型的跨地区大学生就业双选活动须上报省大学生就业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备案。除政府举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获批准不能举办大学生就业双选活动。各地政府举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向大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举办就业招聘会应该对大学毕业生免收门票。对虚假招聘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双选活动并保证其安全工作。
各级政府大学生就业主管部门、各高校都应设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各大学生就业网络联盟应联合高校、行业部门以及用人单位,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搭建一个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在采取多样化的招聘形式以及多种方式的信息共享的同时,实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在网络上的“面对面”交流,使网络招聘尽快成为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主要渠道。
【注释】
①肖国忠.改变就业观不只是学生的事[N].光明日报.2007-01-17(33)
②张莹.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N].贵州日报.2010-0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