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2019-05-05胡莹丁百静李宗先

安徽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清晰度白光微血管

胡莹,丁百静,李宗先

作者单位: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2015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为67.9万例,胃癌死亡病例约为49.8万例[2]。晚期胃癌经过手术、化疗等积极治疗,5年存活率仍不到20%,早期肿瘤经过治疗后,5年存活率高于90%[3],因此,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随着色素内镜、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的广泛应用,使得胃黏膜表面微血管及微结构显示更加清晰[4-7]。本研究主要通过靛胭脂-醋酸染色联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进行观察,探讨其相关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常规内镜检查的病人。纳入标准:常规白光内镜下发现黏膜异常,包括①颜色发生改变;②表面粗糙;③血管网模糊;④黏膜局部隆起或凹陷;⑤局部胃壁硬度改变。排除标准:①进展期胃癌;②黏膜下病变;③有胃部手术史;④有严重精神疾病、心肺脑等疾病者。病人或其近亲属对该检查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最终纳入134例,男性79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为32~78岁,年龄(54.0±10.3)岁。

1.2 研究器材主机:Olympus CV-260SL;胃镜:Olympus GIF-H260Z及NBI系统;一次性活检钳:南京迈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靛胭脂:南京微创科技有限公司;实用白醋: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方法选择具有5年以上内镜操作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由同一名上级医师进行审核,选择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病理医生进行病理诊断,并由同一名上级医师进行审核。常规白光内镜观察病变,冲洗黏膜表面黏液及附着物,观察病变颜色、大小、形态、范围,充气吸气观察黏膜硬度。随后通过内镜操作按钮转换NBI模式(结构强调B 8模式),观察病变颜色、范围、背景黏膜颜色。后使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仔细观察病变部位及周边黏膜的表面结构及微血管情况,并记录。接着恢复常规白光模式,经活检孔将浓度1.5%醋酸20 mL均匀喷洒于可疑黏膜表面,可见出现白化,20 s后接着喷洒0.2%靛胭脂20 mL,观察至少5 min,观察黏膜着色情况。黏膜不着色是指染色后开始均被染成蓝色,2~3 min后病灶表面的染色剂大部分退去,病灶表面以胃黏膜颜色为主,周边区域保持蓝色。着色不良指染色后开始均被染成蓝色,2~3 min后病灶表面局部色素附着不良,表现为斑点状或斑片状着色不均,着色均匀指胃黏膜为均匀蓝色。后放大模式下观察病灶腺管及微血管形态并记录。观察结束后,在病变最显著部位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般取1~3块。

1.4 图像清晰度评分及诊断标准表面微结构、微血管清晰度、病变边界清晰度评分标准:显示不清为1分;模糊可辨为2分;较清晰为3分;非常清晰为4分。内镜下参考标准:根据八尾建史教授的VS分类标准[8],将微血管及微腺管形态分为规则,不规则,消失3类,判断病变与周边黏膜是否具有清晰的边界线,分为存在和不存在2类。具备以下两项者可诊断为癌性病变:(1)有明确的分界线;(2)不规则或消失的微血管结构或微表面结构。参考SaKaKi分型对胃小凹进行分型。根据国外相关研究[9-11],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下参考标准:黏膜不着色者判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显示着色不良者判断为肠上皮化生或低级别瘤变;着色均匀者判断为正常胃黏膜或炎性改变。病理诊断标准采用维也纳分型[12],定义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萎缩、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非癌性病变,定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癌性病变。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内容:(1)图像清晰度及轮廓清晰度的比较为秩和检验。(2)统计NBI、ME-NBI、染色内镜、染色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并对准确率行McNema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κ≤0.4时,表明一致性较差;0.4<κ≤0.6,表明中度一致;0.6<κ≤0.8,表明较高度一致;κ>0.8表示高度一致性。

2 结果

2.1 结果概述134例纳入者中最终检出150处病变,病理检查确诊早癌1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低级别25例,萎缩、肠化40例,炎症47例,典型检查见图1(病人为54岁男性,主诉为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平素体健,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幽门前区黏膜病变)。

2.2 清晰度ME-NBI与染色放大内镜在显示病变表面微结构方面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微血管方面,NBI放大内镜清晰度总分明显高于染色放大内镜(P<0.05),见表1。

表1 胃黏膜内镜检查134例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例

2.3 显示病灶轮廓方面NBI放大内镜(总分485分)与染色放大内镜(总分473分)相似,染色内镜(总分433分)与NBI(总分456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普通内镜(总分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表2 胃黏膜病变的5种方法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2.4 内镜判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ME-NBI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极高一致性,染色放大内镜、NBI、染色内镜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常规白光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在准确率方面,五组之间通过配对χ2检验,χ2值为13.331,P值为0.009 8,按照α=0.05水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ME-NBI、染色放大内镜、NBI、染色内镜、常规白光内镜在内镜诊断方面效果是不同的,常规白光内镜准确率较低。见表2。

3 讨论

早期胃癌普通内镜下常常难以被发现,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我们此次研究的重点。窄带成像是一种新型内镜下诊断技术,在NBI模式下,血红蛋白对窄波的蓝绿光吸收率高,血管为暗色,与背景黏膜形成对比,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更加精确的显示黏膜表面的微小变化,根据病变表面微血管、微腺体及有无边界,可以发现及鉴别早期消化道癌。染色内镜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色素喷洒至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醋酸-靛胭脂为日本专家报告的一种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新方法,靛胭脂为对比染色剂,沉积于黏膜皱襞,不被黏膜吸收,可以显示出黏膜的细微凹凸改变及其立体结构,醋酸能够使黏膜上皮细胞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黏膜表面出现一过性白化,联合靛胭脂喷洒病灶可增强对比度,根据病灶及周边黏膜染色情况及白化褪色时间的长短判断病灶性质。

本研究发现,ME-NBI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表面的微血管、表面微结构,对早期胃癌有高的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有高的一致性。在显示胃黏膜病变方面,NBI、染色内镜均较常规白光内镜清晰,目前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已经是早期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准确的判断病灶范围是很重要的,与国内外报道一致[13-17]。普通白光内镜特异度较高,而且易于实施,因此我们认为其仍然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筛选方法,与国外报道一致[18]。

综上所述,普通白光内镜仍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筛查的常规手段,ME-NBI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如不具备NBI系统,也可以选择醋酸-靛胭脂染色。

(本文图1,2见插图5-2)

图1 幽门前区早癌1例:1A为白光内镜下IIc型发红病变;1B为NBI弱放大可见边界清晰,病灶周边腺管增大;1C为ME-NBI示病灶分界线清晰,微表面结构欠规则,微血管紊乱;1D为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病变有清晰边界 图2 内镜检查胃黏膜病变病灶轮廓清晰度评价

猜你喜欢

清晰度白光微血管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鲜明细腻,拥有更好的清晰度 Ascendo Immersive Audio CCRM-12 MKII/CCRM-6P/SMS-15
修身的效果,改善声像和定位的清晰度 意大利新一代架皇 BAS AS-S4/AS-B4避震脚钉
嘈杂语噪声下频段增益对汉语语言清晰度的影响
基于多尺度快速清晰度估计的多聚焦图像超分辨融合技术研究
白光LED无线通信的研究进展
白光(选页)
从白光的花鸟画中感悟写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