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
2019-05-05邓士婷
邓士婷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手机依赖是指一种强迫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和损害社会功能[1].前人研究发现,手机依赖较为严重的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2-4],同时,也会明显消极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自我控制,主要体现在个体对本身心理及行为的控制能力上[5],一般在个体实现原有目标的过程中体现,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个体,较能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抵制诱惑,扫除干扰,实现目标.
前人研究的结果发现,大学手机依赖现象有愈加严重的趋势,且手机依赖水平与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差,手机依赖现象表现越明显[6-7].目前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实证研究不多,本研究拟弥补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现状研究的空白,分析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的相关性,以期能给高校教师提供一些缓解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省某高校学生366人.
1.2 研究工具
(1)采用 Leung 等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8].本量表共有四个维度分别是失控性、低效性、戒断性和逃避性,共17个题目,5 点评分,得分高低说明手机依赖程度高低.参照Young在网络成瘾筛查的指标来定义手机依赖者,被试在17个题目中任8个及以上问题给出了是的回答(也就是选择有时、经常、总是这三个选项之一),我们即定义被试为手机依赖者.本问卷的信度(克朗巴哈系数)为0.91.在本研究中,克朗巴哈系数为0.88.
(2)选用谭淑华、郭永玉等在2008年修订的由Tangney等人于2004年编制的自我控制量表( SCS)[9],分为五个维度: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制诱惑、专注工作、节制娱乐.克伦巴赫α系数是0.86,0.85重新测试的可靠性.本研究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系数为0.81.
(3)采用单因素因子分析(Harman)进行数据分析,以检测由于采取集体问卷施测而引起共同方法偏差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共有9个因子未旋转生成,其中第一个因子解释了37.9%的方差变异(小于40%),说明收集到的数据中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
(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最初发放问卷390 份,删除24份无效问卷,最终回收问卷366份( 93. 8%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N=366)
2.2 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的特点
(1)手机依赖平均 42.81±9.59分.手机依赖检出率为43%.自我控制平均61.70±8.90分.
(2)不同特征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
除了男生在低效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外,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各维度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3.不同特征大学生自我控制情况
五个维度及总分上,男女生只在节制娱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三种不同专业的学生上,只在抵制诱惑这个维度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总分及剩余维度上得分差异不存在显著.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抵制诱惑、专注工作及自我控制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见表3).
***:p<0.001**:p<0.01 *:p<0.05
***:p<0.001**:p<0.01 *:p<0.05
2.3 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各维度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的各维度及总分均呈现出显著性负相关,也就是自我控制水平越高,手机依赖程度就越低(见表4).
表4 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的相关分析
***:p<0.001**:p<0.01 *:p<0.05
2.4 大学生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更进一步探究大学生自我控制中的各维度与手机依赖情况的关系,将因变量手机依赖总分、自我控制内部维度冲动控制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首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冲动控制维度,其次是健康习惯,再次是专注工作,最后是节制娱乐,而抵制诱惑未进入回归方程(见表5).
表5 大学生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逐步回归分析
***:p<0.001**:p<0.01 *:p<0.05
3 讨论
3.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情况较普遍,检出率43%,这揭示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情况愈加严重,比李雅鑫等[6-7]针对本科生手机依赖情况的研究结果高出很多.本次调查大学生手机依赖平均分为42.81分,高于前几年前人研究结果[9-10],与近一两年前人研究成果相近[6-7],说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呈现出越加严重的趋势.
3.2 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和自我控制水平各维度及总分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与前人研究一致[6-7].也就是说,手机依赖程度越低的学生他的自我控制水平较高,反之亦然.前人研究揭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较多的行为问题更常出现在那些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的个人身上,且这些人还较多存在行为问题.个人的自我控制水平还与其是否物质成瘾有关,也与其是否行为成瘾的关系紧密[11].而手机依赖能够看成是个体行为成瘾中的一种,从前人研究成果中不难理解本研究的结果.
4 结论
4.1 大学生手机依赖水平远远高于前人研究,并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倾向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的娱乐性、功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也越发严重.和以往相比现在的大一新生携带电脑的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携带高功能性的智能手机或ipad.和电脑相比,智能手机方面携带,随时可用,而且几乎可以满足大学生所有的需求.手机依赖成为大学生成瘾行为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也给高校管理者及一线老师带来管理及任课上的困难.
离开了高管束的学校和家庭的监督,大学生更容易沉溺于手机中无法自拔,很多大一新生都反映自己也想好好学习,但是靠自己的力量做不到,特别是随着大学扩招,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很多大一新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是较差的,更容易沉溺于手机带来的快感,再加上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他们发现临时抱佛脚也不影响毕业,过了大一的适应气候就放心地放纵自己于手机带来的快乐中.
从前人研究中我们也能了解到,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学业成绩、学习倦怠等等都带来极大的影响,可见手机依赖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的情况应当要引起所有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重视.如何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是高等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4.2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手机依赖水平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自我控制中的四个维度对手机依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可见,如果能够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缓解其手机依赖的程度.从本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缓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
(1)通过课程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说团体的心理辅导.也应该将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纳入到心理健康或思政课程等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当中.
(2)可以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加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说无手机日,世界爱书日等.
(3)用各种手段帮助大学生自我控制.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学业成绩的监控,提出有效的激励和退出政策,改变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缓解手机依赖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专业能力.
其次加强课堂教学中对于手机使用的监控.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袋或采用微课等形式将手机变成课堂教学的工具.
最后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课余时间应该多组织些与专业有关且富有吸引力的社团或第二课堂加强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缓解手机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