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工程实例

2019-05-05周喜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泵房滤池沉淀池

罗 超,秦 超,周喜雄

(1.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70;2.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430050)

“十三五”以来,国家对环保由粗放型点源方式管理向流域精细化管理转变,各主要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标准也不断提高。湖北省要求全省范围内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准。

1 工程概况

湖北省十堰市某县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规模25 000 m3/d,其中一期处理规模15 000 m3/d,采用KIC 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2009年建成运行;二期处理增加规模10 000 m3/d,2012年建成运行,占地面积为36.8 亩,2017年7月启动提标改造工程,占用原预留用地,提标改造后总污水处理规模为 30 000 m3/d,2018年5月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根据水质检测数据,改造完成后,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面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 标准。改造前一年,该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月均数值如表1所示(改造前不考核总氮)。

表1 改造前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主要指标

从上述水质指标中可看出,KIC 系统脱单效果不甚理想,氨氮有超标的风险,总氮若考核,就会出现超标情况,因此需要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生化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2 主要设计参数

2.1 扩能改造部分

原一次提升泵房使用潜污泵规格为Q=500 m3/h,H=12 m,N=30 kW,3 台,两用一备,提升泵房停留时间为22 min。考虑到潜污泵刚更换不久,结合提升泵房现场情况,在侧壁增加两台潜污泵(一用一备),采用原规格,经改造后,潜污泵原3 台继续保留。提升泵房主体结构不变。这样可以保证现有污水厂正常运行,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增产扩能的目标。

2.2 生化池改造

现有KIC接触氧化池单组规格为L×B×H=98 m× 8 m×5 m,共6 组,每组分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共9 格,其中厌氧区(1 格)、缺氧区(2格)、好氧区(5 格)单格长10 m,沉淀区长18 m。各格之间通过上下翻腾隔墙实现污水推流,缺氧区和好氧区内铺设有填料,生物带填料规格为100 mm× 10 mm×2 000 mm,生物带间距为300 ~500 mm/根,好氧区底部有曝气盘,规格为Φ315 mm。缺氧区和好氧区布设有穿孔曝气管,曝气管规格长1 000 mm,适当开孔,主要是定期对生物带进行扰动,增加生物膜脱落和更新周期,提高系统生化处理能力。

生化池在现有KIC 基础上改造,为确保污水脱单除磷效果,将原有KIC 工艺改为传统的A2/O 工艺,同时增加硝化液回流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原有推流式改为各单元完全混合式。为了保证后续检修和池体清洗方便,拆除掉生物带,拆除2 格缺氧区之间的隔墙、好氧区之间的隔墙,将沉淀区改为好氧区。缺氧区内增设潜水搅拌器,实现回流液与来水均匀混合。风机更换不久,通过计算,满足要求,风机保持不变。

新增有关设备主要规格参数如下。厌氧区潜水搅拌器:叶轮直径360 m,转速740 r/min,功率 4.0 kW,共6 台;缺氧区潜水搅拌器:叶轮直径360 m,转速740 r/min,功率3.0 kW,共12 台;硝化液回流泵:Q=833 m3/h,H=10 m,N=37 kW,共12 台,每组2 台,一用一备。污泥回流泵:Q=700 m3/h,H=10 m,N=30 kW,共3 台,两用一备,置于污泥回流泵房。曝气器:Φ315 mm,EPDM,数量1 896 只。生化池汽水比在10:1 左右。

2.3 新建深度处理单元

2.3.1 高密度沉淀池

某县城区污水处理厂采用一体化设计,污水依次通过“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浓缩区”,高密度沉淀区2 座。

混合区:设计混合时间为2.6 min,单座规格尺寸为:2.1 m×2.1 m×6.8 m,有效水深6.3 m,在混合器投加混凝剂PAC,设计PAC 投加量为10 mg/L,配套混合池搅拌机(快混)叶轮直径1 000 mm,转速65 r/min,功率N=5.5kW。

絮凝区:絮凝时间为10.5 min,单座规格尺寸为:4.3 m×4.3 m×6.8 m,有效水深6.2 m,投加PAM,设计PAC 投加量为2 mg/L,配套絮凝池搅拌机(慢混)叶轮直径1 800 r/min,转速7 ~30 r/min,功率N=5.5 kW, 变频控制,污水提升倍数10 倍。

沉淀区:表面负荷33.8 m3/(m2·h),单座斜管沉淀区尺寸9.7 m×9.7 m,设置斜管,规格φ80 mm,L=1 000 mm,PP 材质,δ=3 mm,面积60.5 m3,集水槽断面尺寸300 mm×310 mm,每条长4 000 mm,共20 副。

浓缩区:单座直径9.7 m、池深6.8 m,水深6.05 m,配备中心传动浓缩机直径9.7 m,电机功率0.75 kW,变频控制。污泥回流比10%,采用4 台螺杆泵,每台规格Q=35 m3/h,H=30 m,N=11 kW,变频控制,共6台,4 用2 备。

2.3.2 滤布滤池

本污水厂设置滤布滤池2 座,单座规格尺寸为 9.2 m×4.0 m×5.3 m,有效水深4.6 m,每座滤布8 个滤盘,滤盘直径3 000 mm,功率N=0.75 kW,配套自吸泵:Q=50 m3/h,H=12 m,N=3.7 kW,2 台。

2.4 消毒出水单元

滤布滤池滤前水进入滤池内,在水位差的作用下由外向内通过纤维滤布完成过滤,滤后水由中空轴流出,杂质被截留在滤盘外表面。滤布滤池的滤前水位能够将滤盘全部淹没,所以全部滤盘处于过滤状态。当需要清洗时,开启水泵并转动滤盘,与滤盘紧密接触的清洗吸盘向外吸水,清洗水由内向外流动,将截留在外表面的杂质清洗下来,清洗废水由自吸泵排出池外。

设置接触消毒池1座,规格尺寸为30.5 m×13.5 m ×6.7 m,有效水深6.2 m,接触时间2 h,消毒剂采用次钠消毒,投加量10 ~20 mg/L。

巴氏计量槽1 座,规格尺寸为13.5 m×1.2 m× 1.0 m,有效水深0.6 m,配不锈钢巴氏计量槽,喉宽b=0.45 m,长L=1.0 m,最大过水量Qmax=2 268 m3/h。

3 改造前后主要运行效果对比

3.1 COD 去除率对比

改造前2016年6月至改造前的2017年5月,COD进水在172.8 ~262.7 mg/L,出水在39.8 ~54.6 mg/L, COD 去除率基本维持在75%~80%。

改造后试运行至现在即2018年5月至改造前的2018年12月,COD 进水在182.7 ~235.7 mg/L,出水在34.8 ~42.8 mg/L,COD 去除率基本维持在77%~83%,前后对比可知,COD 出水一定程度好转,去除率提高了约3.0%。

在缺氧区增加潜水搅拌机、好氧区更新曝气系统等措施,改善了池体内缺氧和好氧环境,提高了气-水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系统的COD 去除率。

3.2 总氮、氨氮去除率对比

改造前2016年6月至改造前的2017年5月,NH3-N进水在20.3~30.5 mg/L,出水在5.1~11.5 mg/L, NH3-N 去除率基本维持在60%~75%。

改造后试运行至现在即2018年5月至改造前的2018年12月,NH3-N 进水在21.8 ~32.4 mg/L,出水在4.3 ~6.5 mg/L,NH3-N 去除率基本维持在75%~85%,前后对比可知,NH3-N 出水一定程度好转,去除率最高提高了约25%。

改造前没有对TN 进行考核,改造后试运行至现在即2018年5月至改造前的2018年12月,TN 进水在31.8 ~40.2 mg/L,出 水 在10.2 ~13.4 mg/L,TN去除率基本维持在60%~70%。

工程上增加硝化液内回流、缺氧区增设搅拌机,并且根据来水COD 情况,适量增加碳源,从而提高A2/O 生化系统的脱氮效率。

3.3 总磷去除率对比

改造前2016年6月至改造前的2017年5月,TP 进水在1.79 ~3.18 mg/L,出水在0.50 ~0.78 mg/L, TP 去除率基本维持在65%~80%。实际运行期间,根据来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投加适量的PAC 和PAM,增加系统除磷效果。

改造后试运行至现在即2018年5月至改造前的2018年12月,TP 进 水 在2.39 ~3.25 mg/L,出 水 在0.25 ~0.42 mg/L,TP 去 除 率 基 本 维 持 在80%~90%,前后对比可知,TP 出水一定程度好转,去除率最高提高了约25%。

3.4 SS 去除率对比

改造前2016年6月至改造前的2017年5月,SS进水在98.7 ~150.7 mg/L,出水在8.5 ~12.3 mg/L,SS 去除率基本维持在85%~95%。

改造后试运行至现在即2018年5月至改造前的2018年12月,SS 进 水 在118.4 ~145.6 mg/L, 出水在6.5 ~8.2 mg/L,SS 去除率基本维持在90%~ 95%,前后对比可知,SS 出水一定程度好转,去除率最高提高了约6.8%。

综上所述,工程上增加高密度沉淀池和滤布滤池两个工艺单元,同时优化PAC 和PAM 投加,强化絮凝沉淀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系统TP 和SS 的去除效率,滤布滤池孔径≤10 μm,可截留大部分颗粒,进一步提高对SS 的去除率。同时,由实测数据可知,在高密沉淀池和滤布滤池两工艺单元,NH3-N 继续下降,因系统不存在缺氧和好氧环境,所以生物脱氮的量几乎忽略不计,经分析,适当增加阴离子PAM 的量,NH3-N 的去除率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阴离子PAM 形成带负点的胶体或颗粒,吸附污水中的NH4+,从而增加NH3-N 的去除率。

4 结论

湖北某县城区污水处理厂采用高密度沉淀池+滤布滤池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可以使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 标准,部分指标甚至优于一级A 标准。高密度沉淀池是该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的核心单元之一,具有去除污水中SS、TP 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核吸附等降低污水中的NH3-N 含量。高密度沉淀池中投加PAC 和PAM 需要适量,PAM 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少加,以免增加后续滤布滤池的反洗周期。PAC 投加宜配合污泥回流比和MLSS 联合控制,能够提高絮凝沉淀效果,及时回泥,减少排泥不畅,可使高密度沉淀池达到最优运行状态。

猜你喜欢

泵房滤池沉淀池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进水池波浪对泵房水流进水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
立式纤维滤布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应用分析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关键路径法在AP1000泵房通水进度管理中的运用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大跨度地下泵房结构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