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5-05张德智帕丽哈巴依道列提濮芸健盛江王永亮通讯作者835000新疆兵团第四师医院介入科新疆伊宁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内径颈动脉

张德智 帕丽哈·巴依道列提 濮芸健 盛江 王永亮(通讯作者)835000新疆兵团第四师医院介入科,新疆 伊宁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病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多为短暂性发病,进而引发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2]。本文为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收治颈动脉狭窄引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 例,给予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具体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2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对照组男7例,女4例;年龄51~73岁,平均(62.73±3.19)岁;所有患者有多次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病程6~12 个月。观察组男6例,女5例;年龄50~75岁,平均(62.13±2.97)岁;所有患者有多次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病程6~12 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⑴纳入标准:①符合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症状性狭窄患者狭窄程度>50%;③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狭窄程度>70%;④患者知情,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⑵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②患者颈动脉完全闭塞;③最近参加相关治疗的患者;④对于治疗药物过敏患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药物控制治疗,氯吡格雷75 mg/次,1 次/d,连续服用30 d;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连#续服用90 d;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连续服用30 d。观察组进行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需要进行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一步进行颅脑CT及DSA 检查,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状况,包括狭窄面积、长度以及血流变化。介入治疗前3 d 开始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次,1 次/d;氯吡格雷75 mg/次,1 次/d。介入治疗首先进行股动脉穿刺,并使用肝素抗凝,随后依据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颈动脉狭窄处置管。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指标:⑴颈动脉狭窄程度:记录对比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治疗30 d 后依据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相关标准对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①轻度狭窄:颈动脉内径>原有内径70%;②中度狭窄:原有内径30%<颈动脉内径≤原有内径70%;③重度狭窄:颈动脉内径≤30%。⑵随访6~12 个月观察患者预后:记录患者有无再次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有无卒中发作以及有无新发梗死。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6.67%,对照组73.33%,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卒中、新发梗死以及死亡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在本次试验中,治疗后经过随访可知,观察组治疗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36.36%,对照组63.63%,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卒中、新发梗死以及死亡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3]。

综上所述,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能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内径颈动脉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