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5-05代云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头晕脑血管

代云群

401520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由于脑血管脑部供血异常,血液循环效率降低,脑代谢缺血性异常,发生脑血管痉挛引起机体头晕、头痛[1]。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脑血管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临床应对该病加以重视,对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患者80 例,均存在突发性头痛与头晕症状,排除并发其他严重性疾病及对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药物过敏的患者。80 例患者按照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15 例,36~78 岁,平均(56.32±4.27)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37~77岁,平均(55.61±4.56)。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对比。

方法: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60~120 mg/d,3 次/d,温水送服,1 个月为1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0.5~1 片,每天饭前温水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与头晕症状消失,经检查脑血管痉挛消失,且脑血流恢复到正常水平;②有效:患者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症状有所缓解,经检查发现脑血管痉挛有所改善,脑血管处于恢复状态;③无效:患者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症状及脑血流等无改善或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 n 头痛消失时间 头晕消失时间观察组 40 34.5±3.7 35.2±3.5对照组 40 45.2±4.3 48.3±4.8 t 13.338 15.593 P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见表2。

讨 论

有研究报道,脑血管发生痉挛,与机体血液内所含血栓素(TXA2)指标密切相关,临床中对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主要以迅速抑制血栓素的生成,改善头晕头痛症状为主。尼莫地平有扩张脑血管、舒张脑血管、改变脑供血的作用,从而改善后循环缺血。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药,可有效阻断TXA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是一种抗血栓素制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对脑血管痉挛有着确切疗效,阻断了血栓的生成从而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4%,对照组62%,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差异明显。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好。

脑血管痉挛早期常表现为头晕头痛[2]。本院运用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痉挛患者,其中尼莫地平隶属于钙离子阻滞药,是临床血管痉挛常用药物,是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血管神经细胞内,可松弛血管平滑肌,选择性扩张血管[3]。

脑血管痉挛发生与TXA2有密切关联。TXA2能够使得血小板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乙酰化产生抑制,使其失去活性进而阻止TXA2形成[4],虽然属于解热镇痛药物,但能防治脑血管痉挛,促进血管与动脉平滑肌舒张。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能快速减轻患者相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5],在临床治疗中起积极作用。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疗效显著且观察后不良反应小,总体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头晕脑血管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梳走头晕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