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2019-05-04王生林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被广泛应用,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难点,将课堂上用语言和图片来表述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微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微课;教学难点;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5-012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115
一、微课在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研究的起因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一直都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也是广大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2015年开始接触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参加微课大赛,逐渐体验到了微课的魅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被广泛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微课进入课堂,势在必行。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研究的过程
(一)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突破的难点进行设计,要突出导学案的引领作用,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要以任务、问题为线索,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索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精心制作微课
微课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严格按照课堂教学的教学难点,实现选题的简练化。由于微课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当中的难点充分融入其中,以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针对“气体制取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要结合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动画演示为主制作微课,让学生体会气体制取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从而达到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观看微课
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播放微课,让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在导学案中问题的引领下完成学习任务。有不清楚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组内交流完成;组内还不能完成的问题,可扩大范围在组间进行交流,并做好标记,待反馈检查环节再完成。在此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问题需要在反馈检查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气体制取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的微课,得知粒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致使装置内压强增大,进而轻松解决导学案中相关的问题,有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反馈检查
反馈检查环节可先由小组汇报,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小组还不能补充完整的内容,教师要重新结合微课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完成。
(五)学生完成实验
反馈检查完成之后,教师可在第二节课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要重新播放一遍微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了解,确保实验的成功。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及时纠正,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要记录,以便在总结的时候对全体学生进行辅导,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师总结
教师要根据反馈检查的结果和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特别是教学难点知识的深化,让学生把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的掌握,突破教學难点。
(七)成果检测
教师在课前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检测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使其及时掌握自己的学情,以便在课后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巩固。
三、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研究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微课在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的优势逐渐地体现出来。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情绪高涨;学生主体性体现明显,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过程变得很流畅。总之,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能力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且每次考试,实验班级的平均分都比其他班级高出了5-6分。
微课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设计,还体现了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分享教学资源,这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何秋兰,徐占春.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J].中国教育网络,2014(Z1).
[3]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王生林(1972.6—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