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建模的《模糊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9-05-04阎少宏杨艳梅龚佃选王玲冯立超吴宇航
阎少宏 杨艳梅 龚佃选 王玲 冯立超 吴宇航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要,结合《模糊数学》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基于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给出了基于数学建模的《模糊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发现两者结合的上课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模糊数学;数学建模;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5-00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001
模糊数学作为研究如何处理不同领域的各种模糊问题的新兴学科,对众多领域的科技以及管理人员都是相当必要的。该学科以“模糊集合”为基础,提供了一种处理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新方法,是描述人脑思维处理模糊信息的有力工具。
一般来说,多数高校在《模糊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和推理的完整性,但缺乏现代信息、现代技术的应用和理论实践应用的环节。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能够较为充分地理解所学模糊数学知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但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方面,以及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数学建模源于1985年美国面向大学生的“数学建模竞赛”,其英文缩写为MCM。我国也于1992年开始举办了自己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规模最大的学科竞赛活动之一。建模竞赛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笔者正是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构建融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和实践训练于一体的《模糊数学》课程的全新教学体系。
一、《模糊数学》课程的现状
模糊数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初步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信息检索等各个方面均已有具体的研究成果。然而通过与教授该课程的教师的交流,发现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1)由于模糊数学理论的特殊性,其与传统的数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点,学生较难理解模糊数学的本质,难以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基本计算时还是以传统的数学计算形式进行,容易出错。(2)面对实际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难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最终导致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来的知识还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3)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健全。传统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不能够真正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实践教学评价考核环节。
二、基于数学建模的《模糊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
(一)深入研究數学建模模式,实现与模糊数学课程的模式融合
一般说来,数学建模主要包括提出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等环节。其思想精髓就在于联系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模糊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重新进行设计,要注重问题分析的来龙去脉,揭示各种模糊概念的实际来源和背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精髓有机地融入《模糊数学》课程中。
(二)围绕实际应用自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糊数学的问题实际一般都来自于实际。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特点筛选出适用于《模糊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自主创设恰当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引入的形式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仿照数学建模培训的模式,建立和完善上机实验、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的学习模式,在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模糊数学知识。另外,为了保证实际问题的顺利解决,教师要仿照数学建模的评价方式建立明确、可行的问题评价手段,这不仅能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价,最终达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模糊数学》课程的目的。
(三)依托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建立模糊数学教学新体系
《模糊数学》课程学时较少,一般仅有36学时左右,但模糊数学的分支较多,可以与很多数学方向、工科方向相结合,包括模糊拓扑学、模糊群论、模糊图论、模糊概率、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等等分支。因此,为了将数学建模思想有机地融入该课程教学,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建模思想起到引领作用,目的是促进数学建模思想与模糊数学知识的相互渗透,使教学的重点在建模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结语
近年来,我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国际一、二等奖、国家一、二等奖等好成绩,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学建模竞赛模式。笔者正是基于该模式,结合《模糊数学》课程中的各种问题,构建了以“崇术重用、服务地方”为指导思想、以我校的数学建模模式为基础的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和实践训练于一体的《模糊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由此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将模糊数学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贾爱宾,化磊,范兴奎.基于数学建模竞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17).
[2]唐诗颖,杨志春,邱小伟.数学建模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阎少宏(1977.9— ),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