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人工智能方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

2019-05-04孙秋成王佳岩

学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人工智能

孙秋成 王佳岩

摘 要:针对目前高等教育人工智能方向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省本科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人工智能方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其中包括分层次培养的教育理念,并创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为人工智能方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5-00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004

目前,随着世界走入智能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发展迅速。在2017年的统计数据中,全球每一百个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的份额占到了51%,远远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然而,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的数量储备上,中国却只占到了5%,人才缺口达到了1000万左右。这就需要我国高校尽可能更多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主业人才。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人工智能算法、新的人工智能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现行的人工智能教材的有些内容显得有些滞后,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教学內容的滞后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不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造成学生所学不能用,所学非所用,毕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国内大部分高校针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教学内容包括大量数学理论和算法,相对晦涩难懂,通常理论知识还没有介绍完,学生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

(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与理论知识不够匹配

人工智能理论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实践性极强,现有实践环节通常与理论教学脱节,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理解不够充分,同时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明确

与其他类型的高校不同,师范院校对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定位应体现自身的特点。然而,目前师范院校对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大都不是很明确,很少从师范角度出发去定位该专业,而目标不明确会直接造成学生无法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师范院校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定位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针对理工类师范学生,主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技能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能够在中小学从事人工智能教育工作。

2.针对文史类师范学生,主要开展教辅类人工智能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教辅软件,为其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针对理工类非师范学生,培养能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才,能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部门从事智能感知、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主要技术的设计、开发、工程实践的工作。

(二)面向定位

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以计算机学科为主,服务覆盖全校所有学科门类对应的本科专业;以本科为主,服务全校学生。

(三)教学内容定位

以人工智能教育技能训练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素质培养为目标,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训练与创新。

三、人才培养的实施

1.综合校内计算机、机械、数学、地理、生物等方面优秀人才,建立学术委员会,各分工方向团队,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学科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

2.由所属大学提供研发场地和配套设施,向其他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人工智能信息采集、分析、管理平台及所需要的软硬件开发及测试、教学、科研平台。

3.建立人工智能教学科研中心,建设期内,培养出一批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攻克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技术研究方向。

4.中心建设发展将大力推进依托的校级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无线电物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学科上层次,上水平,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我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经济建设服务。

5.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训,针对学校计算机、机械、数学、地理、生物等专业的本科生开展人工智能理论教育。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采用分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

6.开展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在智能感知、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找准社会需求,鼓励校内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样机和相关软件研发与测试。

参考文献:

[1]关汉男,万昆,吴旻瑜.校企深度融合:中国高校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招”——《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杂志,2018(5).

[2]王婷婷,任友群.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战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远程教育杂志,2018(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孙秋成(1980.8— ),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教育。

王佳岩(1998.4— ),男,满族,吉林长春人,研究方向:大学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