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05-04漆永峰

学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学语文德育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是面向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明确中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的资源,自然巧妙地将德育融合进课堂教学之中。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且,从知行统一的角度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道德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5-011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100

组织开展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于学生基础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明确中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德育责任,给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做出有效的努力。围绕着中学语文的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重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教材内容中蕴涵着大量的中华瑰宝和精髓,包括行为规范、历史故事、地理山川、寓言哲理等,都对中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是非的塑造,健康心里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好中学语文中的道德教育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语文教师当重视此项工作,让学生德才兼备,在具备优秀的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榜样带头作用

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榜样的力量是一方面,同时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教授给学生的道理,让学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在日常生活中自己首先要做到,才能更有底气地去向学生宣传这方面的理念,并且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感召之下,表现出更多的符合主流价值观期待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老师。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总是在寻找一些可供自己借鉴、吸收的东西。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教师要谨言慎行,要严于律己,不断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榜样的积极力量,做一名让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在专业能力方面让学生心中感到佩服,同时在做人处事方面也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之下表现出更多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上的认同,以及情感上的认可和内化,并且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之上。

二、让学生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建立对于道德素质培养的正确理念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对于中学语文的综合教育功能认识不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当自然地渗透。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道德教育影响。不能像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一样,要把道德教育做得润物细无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优美语言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现在中学生生活的物质条件优越,居住条件很好,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孤僻、压抑的心理。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这样非常好的道德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使用,并且结合道德教育的主题自然穿插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对于很多的道德现象也有自己的思考,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参与。在道德问题的思考分析中,让学生从思想上建立起来更加成熟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更好应对生活中的道德困惑问题。

三、从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入手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工作

道德是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集合内容,所以,道德教育实际上也是向学生呈现出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道德教育的开展可以从情感体验的角度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动力调节作用。在中学语文中,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里面都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内容,当然,这些情感内容的展现实际上也建立在作者一定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正是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方面的倾向性,人们内在才会产生有一定因果关系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善于从情感教育入手,从情感上达到与学生的共鸣,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

总之,在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各学科教学也是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不能完全依赖于思想道德课程,而是在学校学习中渗透到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各学科的教学,语文这门学科拥有进行道德教育的先天优势。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道德教育资源,并且结合语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新型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气氛中,提高自身的综合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秉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刍议[J].开封教育学院學报,2004(2).

[2]杨四耕.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漆永峰(1980.10— ),男,汉族,甘肃漳县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中学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