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5-04王婧

学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中现状对策

摘 要: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考查内容之一。而高中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普遍偏低,古典诗歌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机。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却比较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的水平。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方法,诗歌鉴赏也是一样,教师应该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进而提升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5-006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054

诗歌以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愫成为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和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开展,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寻找到切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有效策略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古典诗歌的有效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初探。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古诗词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加之部分学生古诗词学习基础不扎实,导致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果不佳,同时影响到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信心。第二,古诗词教学设计不科学。由于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很多教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教学设计不科学,严重影响到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

二、改进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强化语文教师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让学生陷入自我蒙蔽,而且在教师中批量制造敷衍塞责的懒汉。因此,教师的主体性,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可回避的。对于古代诗歌鉴赏这部分内容来说,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审美意识和观念上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

(二)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一是感悟意象。诗歌是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欣赏诗歌正是从形象的感受开始的。因而,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字词,而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如“芙蓉”这一形象,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娉婷、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而芙蓉作为意象,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1)雅致、宁静、欢愉;(2)对逝去光明的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的惋惜;(3)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色表现得很巧妙,这句诗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款款而出。而李清照的“紅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

二是领略意境。王国维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可见,鉴赏诗歌就要品味诗歌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比如说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了天、风、沙、渚、猿、鸟、叶、水等意象,就构成了这首诗凄凉的意境,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老病孤舟、伤时伤怀的感情。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学习诗歌,只有进入意境,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把握不同诗歌的脉搏,找准最佳鉴赏写作切入点,实现学生思维、情感的有效提升

于读中赏,于写中悟。除反复诵读品味外,将鉴赏思考与写作表达有机融合也是诗歌教学较为有效的教学思路。在诗歌教学中,根据诗歌蕴含情感较为丰富这一特点,在学生诵读体验充分的前提下,我设计了“不要离开原诗的主旋律,选择你最喜爱的诗句,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散文”这一学习活动,通过改写,让学生在对诗歌情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想象,渲染原文中的意象,意境,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思考,通过诗文再创作实现深入鉴赏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情感、思想表达。如学生选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两句,改写现代诗为:我在曦光中梳妆,情意绵,情丝长,梳不尽满腔愁肠。我在夜幕下吟唱,意缱绻,月光寒,化不开满眼雾霭……将《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改写散文为:前方是连天大漠,霞色比以往都要悲壮。你猛地勒马回头,不顾随侍频频催促。却只见飞沙蒙蒙,离歌在回不了的关内低唱。月光沉默依旧温柔依旧,洒落中原,也洒落胡邦。异地的夜里你不只一次,梦回河梁,尘世如昙,夜开夜落……学生在运用诗中意象和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率性创作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也产生了对文本语言美和情感美的认同与赞赏,从而迸发出更为强烈的诗文品读与创作愿望。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规避教学中的问题,确保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诗词焕发青春活力,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小忠.语言分析与古诗词鉴赏[J].文学教育(上),2009(8).

[2]刘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09(38).

[3]杨海兰.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学周刊,2018(1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王婧(1984.1—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