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性及人文关怀
2019-05-04励霖青
励霖青
摘 要: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建筑、城市三者的关系却在日渐减弱。如何在川流 的城市里找寻一种与环境产生的和谐感?以妹岛和世设计的公建项目墨田北斋美术馆 为例,本文意在探讨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和对人产生的影响力。
关键词: 城市 环境 开放性 人文
引 言
城市是人类的痕迹,是当今大部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载体。作为其中一种具象化的表达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大量全新的建筑破土而出,并伴随着一部分淘汰者的消亡。
正如罗马一般,一座城市并不是一日所建的,人类为家园添砖加瓦,执笔在空白的画布上落下笔触,创造出宫殿庙宇、街道市井。人,寄居其中,文明的花火闪烁不息,是谓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城市环境。但当越来越多的钢筋水泥苍白的伫立,华而不实的冰冷物体充斥其中时,城市成为了没有交流、没有人情味的复制品,只能包容却无法融合。
好的建筑总非是独立的,它们总是与周围的景致产生各种联系,是使用者或观看者能够感知到的并得益于此的关系。现代人需要新的建筑,并不只是寻求庇护,是体验不同空间的独特性的过程,更是展现人类灵光和人文思考的时刻。
一、简介妹岛和世与墨田北斋美术馆
妹岛和世(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1995 年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威尼 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2010年获普利兹克奖。 她的作品多带“穿透性”风格,建筑整体感 觉轻且飘浮,充满流动的诗意同时又颇具理 性思维。其作品由于对空间形态和开放性的 独特思考以及和周围环境的高度交融呼应而 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墨田北斋美术馆位于东京都墨田区,于2016 年建成。是区政府为了永久彰显区民对这片 乡土的伟大艺术家北斋的自豪,同时作为带 动地区产业和旅游业的地区活性化据点。建 筑本体共四层,以极大的开放度和以多方面 考量的与环境的融合度重新定义了美术馆在 城市、社区中的意义。
二、不破不立——以不完整成就开放性
建筑空间本是开放的系统,是稳定的、同时又与外界不断进行交流的空间结构。墨田北斋美术馆的基地形态和整体外观较为常规,远看是立方体的造型加以简单切割,这是妹岛和世常使用的减法设计。她将建筑由底部向上辟出缝隙,贯穿纵横两面:不甚规则的利落的倾斜平面向上延伸并连接成三角形的拱顶,中间形成的空间即是作为地面层的走道,同时又因垂直方向的体量变化巧妙划分了上层的无柱展览空间。她运用这种底部中空的设计打破外形,让整体建筑的重心向上走,并大大减轻了立方形建筑物的体量感。底层的四个大厅挤压拼接,开辟出面对四方的出入口,街道、城市通过这些破碎的入口进入室内空间,最大程度加强了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建筑位于社区环境内的开放度,以最便利的主线距离保证了行走的通畅,更是与场地周边的绿地和简易步行区联系在一起。
三、大隐于市——融入社区和当地景观
墨田北斋美术馆所建基地本是墨田区的 一处公园内,背面建有高架铁路,周边紧挨 着的居民住宅和儿童公园也都是一些小体量 的低层建筑。作为东京都里不甚繁华却建筑密度较高的的居民区,其城市布局早已形成,要想更自然的融入市井、彰显社区化的特色就必须另辟蹊径。因此,妹岛先生在设计时将重点转向了建筑外部,试图从从建筑外立面的材质入手,加强建筑与社区的联系和对环境的投射。她选用大型的抛光铝板作为建筑的外部,铝板偏浅淡的金属材质在轻化建筑体量的同时兼具保护馆内藏品的实用性。铝板经抛光后依然能产生折射,但效果更为柔润暧昧,具有模糊的虚幻感,在倒映周围街景和天空、绿地的同时将边缘虚化,美术馆进而成为社区的一部分。
四、趣在法外——细节体现人文关怀
作为一项公建设计项目,墨田北斋美术馆 的核心诉求便是一面守护一面打开,其中蕴含 着当地人民对于葛饰北斋的敬仰与喜爱。美术馆从logo的设计到外观上都与葛饰北斋名画 《凯风快晴》里闪电的凛冽感不谋而合,整体 上超平的设计风格更是源于江户时期风俗版画 带来的二维美学含义,比如馆内设计的白色的 旋轉式楼梯,从二维的平面上获取三维的可能 性,带有平淡均衡的艺术感。美术馆内部多由 简洁的平面拼接组合,配以柔和的光线并不会 产生冰冷感,而是具有人情味的温度。 妹岛和世始终在探索建筑的开放性和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观念越明晰,那么这两者在建筑空间的设计概念里就会越重要。她在坚持理性思考和个人特有的建筑风格的同时也以独特的人文关怀著称,每一步都有着完整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针对多条诉求和特点平行发挥寻找对策。墨田北斋美术馆并不是多么恢弘的作品,平静坐落于市井的它刻意敛去锋芒,与城市和谐并处。这种通过设计的低调闪光点弥足可贵。
结 语
面对不同规模、不同需要的城市形态,建筑应当根据角色调整自己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开放性、和环境的关联性等等。城市和乡镇都在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于建筑和住宅的需求远远没有餍足,却已涌现了大量千篇一律的商品房、商业区,其存在几乎完全蔑视因地制宜的概念和人文需求。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应当是互通的,真正富有人情味的设计是将个人带入其中的设计,是将“人”的概念放进空间中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大师系列丛书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汪丽君,舒平 妹岛和世和她的住宅研究[J].规划师,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