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做自己喜欢的事
2019-05-04佚名
佚名
董卿第二,这是一些媒体对胡婷婷的称呼。公允地說,她有着自己的故事,脸谱化地称为“董卿第二”,虽然抓人眼球,却过于简单粗暴,遮蔽了她的努力与追求。
把古诗词改编成音乐并非新鲜事,王菲唱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朴树改编过李叔同的《送别》,不过像这么大规模改编和演唱并把歌曲作为教育手段的,恐怕只有胡婷婷。
从2016年3月上线至今, 《婷婷唱古文》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积累了超过2300万的播放量,全网总播放量累积超亿次,她创作的古文音乐还入选3000所学校的教材。
“80后”的胡婷婷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艺术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而,她终归没有走上艺术这条路。毕业后,她扎身互联网,这一奋斗就是十多年。结婚生子后,胡婷婷萌生了一个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2014年,她辞掉了高管工作,在家潜心研究国学和诗词。
之所以走上儿童教育这条路,还得从她的女儿说起。2015年l0月的一天,女儿高烧,胡婷婷想哼首小曲来安抚她,搜肠刮肚才发现,自己除了印象中诸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老旧儿歌外,几乎也没有记住什么儿歌。
“能不能把诗词唱出来?”胡婷婷突发奇想。说来就来,胡婷婷随口哼唱了几句《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唱,胡婷婷突然发现了大机会——中国古典诗词都是有韵律的,原本就是可以唱的,只不过流传过程中韵律丢失。现在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诗词再次唱起来呢?
2016年1月,胡婷婷发布了第一首作品《将进酒》。让她喜出望外的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自己的处女作一鸣惊人,上线后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孩子们特别喜欢,大家都叫她“婷婷姐姐”。
不过,并非音乐科班出身的她一开始吃了不少苦头。起初,胡婷婷并不打算自己唱,不过一个做音乐的朋友告诉她,“找歌手录一首歌差不多得15万”。高成本吓退了她,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来。“谱曲、演唱自己来还行,但编曲、乐器研究就得请人了。”为了降低成本又找到优秀的音乐人才,有一段时间她天天去上海音乐学院校园里转悠,看到有毕业表演的信息就去早早占座、献花、套近乎,然后恳请音乐学院的老师帮忙编曲。
大量的好评给了胡婷婷很大的勇气。她专门挑一些流传较广的诗词,谱上曲子。一开始都还蛮受欢迎,时间久了,孩子们出现了审美疲劳。新上线的音频播放量持续走低,胡婷婷很是苦恼。为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她特地进行了调研。那时,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只要一看到小孩,胡婷婷便会拿出手机,问他们:“婷婷姐姐给你放首歌好不好……”胡婷婷终于发现,孩子们不喜欢太大声的配乐,前奏不能超过10秒,要选择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诗词……
创业初期,她怀上了二胎,但即便在怀孕9个月时,她还跑去录音棚录音,用“拼命”来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
《婷婷唱古文》只是简单地把诗词唱出来,要让孩子们体会其中的意境还远远不够。胡婷婷决定做一个付费专栏,真正走儿童教育这条路。2016年6月,胡婷婷创办的付费专栏——《婷婷诗教》上线。《婷婷诗教》在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诗词的讲解,让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诗词的创作过程,帮助孩子学以致用,全方面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经过团队的不断努力,《婷婷诗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喜马拉雅FM众多同类专栏中,连续8个月订阅量稳居第一。胡婷婷还经常应邀去电视台录节目,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这位知性大姐姐。后来,胡婷婷拿到了北极光创投、洪泰基金2200万元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的天使轮融资。
对待诗教这件事,胡婷婷是认真的。所以,她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是毫无悬念的。
(刘名远摘自《哲思》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