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读理顺高中生物教学思路
2019-05-04吴波
吴波
[摘 要]对生物概念的掌握关系到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的效果,教师应通过概念解读理顺高中生物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生物知识体系,从而为他们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其生物学习效率。
[关键词]概念解读;高中生物;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1-009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逐步深化,高中阶段实现了文理分科,生物学科被划入理科范畴,但是它包含了很多陈述性知识,如众多的生物概念,有很强的文科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概念教学,在讲解概念时只是简单几句话带过,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的效果。生物概念是指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知、总结和归纳,对生物概念的掌握关系到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生物概念教学是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开展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因此,有必要进行高中生物概念解读,理顺高中生物教学思路,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一、注重概念的感性認知
概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学生建立概念框架;第二,结合事实细节呈现概念,丰富概念内涵。多数学生缺乏对生物现象、事实的感知,从而难以理解生物概念。如果不注重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慢慢地,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生物概念的兴趣与热情。兴趣是驱动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生物概念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以丰富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生物概念。
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这个生物概念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如剧烈运动后人的肌肉为什么会酸痛?商场中的水果如何保持新鲜?葡萄酒的制作原理是什么?等等。对于这些生活问题,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因而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丰富其感性认知,为他们学习“细胞呼吸”概念做好铺垫。
而对于一些抽象性很强,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物概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生物概念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知,为学生的理性认知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基因的表达”时,其中“基因转录”“基因翻译”这两个概念抽象性较强,课本中的图文解说不足以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为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通过视频,一将细胞核中DNA分子解旋后以其中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AN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基因转录”形成感性认知;二将DNA转录生成的信使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解码后生成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基因翻译”形成感性认知,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
二、重视概念生成过程
纵观人类的生物科学研究历程,每一个生物概念的产生都是一个探究生成的过程。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概念的生成过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生物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出的统一答案,即生物概念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探究,而不是灌输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更好地掌握概念。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一生物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科学史上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将掌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水”“光合作用的重要产物之一就是氧气,还有淀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几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明白“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水合成糖类,释放氧气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相关化学反应、反应场所等基础知识,还经历了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又如,在教学“减数分裂”时,课本中减数分裂的定义是“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所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针对这个概念定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明确概念定义中的具体信息:(1)减数分裂主体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明确能够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2)形成成熟生殖细胞时即发生减数分裂的时间;(3)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这样,学生就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减数分裂”这个生物概念,同时为后续减数分裂具体过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重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生物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教学,或者在教学概念时设计的问题过于侧重对概念内涵的探究,而不重视概念外延的探究,还有些教师自身对生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不透彻,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探究生物概念内涵和外延,使得学生容易混淆表达形似、特点相似的生物概念,增加了学生掌握生物概念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先深入研究、全面掌握生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明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大部分,这是“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然而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因为不了解“生态系统”概念的外延(即生态系统的范围以及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利用),而导致解题错误。
又如,有很多学生分不清“种群密度”“丰富度”这两个概念,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个生物概念,让他们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个体数,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数量),找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即“种群密度反映的是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而丰富度反映的是群落的生物种类有多少”。总之,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入手,引导学生在探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概念的外延,从而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
综上所述,概念是生物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现的是对各种生物特征的总结归纳。虽然概念教学只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部分,但概念教学涉及概念的认知、表达、应用、迁移等环节。对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知,重视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生成过程,及强化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其生物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际升. 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2(4):152-153.
[2] 林日东. 在生物教学中巧抓重点有效突破:谈农村高中生物概念教学[J]. 中学理科园地, 2014(4):12-13.
[3] 徐正龙.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难点与突破策略[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63-166.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