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职专业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探索
2019-05-04柳炽伟
摘 要:针对学分制下专业课程选修中学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文章从同一专业不同方向和多种职业岗位对某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需求出发,探讨专业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分制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及“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检修”课程为例,提出了专业课分层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学分制;分层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柳炽伟,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职业教育。(广东 中山 5284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研教改项目“学分制下多模式多方向培养的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编号:YJB17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62-03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如广东省高职一流校建设就把学分制实施作为一项必备的考核项目。无论是完全学分制还是学年学分制,其核心都应体现在学生的自主选课环节中,由此导致教学的整班制被打乱,选课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甚,传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不适应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学分制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是重视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构成、要求、兴趣等因素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当前,大多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只有小部分学生是通过普通高考招录进校,更多的是自主招生进校,包括现代学徒制和三二分段等招生模式。其中既有理科生,也有文科学生,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和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兴趣爱好和职业方向迥异,对课程学习的态度、要求、领会力有较大差异。
当前,许多学校都没有全面理解和落实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学分制管理机制与现行政策不匹配,选课大多只集中在素质课程和专业平台课上,专业课教学计划固化且内容单一,各方向选修课数量不够丰富,学生选课缺乏针对性指导等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学分制的各项优势。
我校机电学院在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采用“平台课+专业模块+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构造方案,对高职层次学生系统化专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性较强,也体现了对学生意愿的尊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是在教師人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平行班课程大量减少,而增加了许多满足不同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方向课程。这些专业方向课程一般课时不太多,学生人数也较少,而教师为完成每学期的工作量,导致课头太多,有的多达四五门,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安排,制约了工作效果。
二、专业课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分制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社会的需要,又考虑受教育者不同个体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分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综合能力的分析,进行分组教学,并通过组内合作构建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综合水平。
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会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因此,学院各专业在实施学分制教学的过程中,应指引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兴趣等选择适当的专业方向和相关课程。教师应根据学分制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专业课程中分析学生的专业方向、职业目标、岗位工作能力需求等,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这样,即使是某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即该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也可作为选修课供其他相关方向学生选择,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利用率,避免某些方向十几人就上一门专业课的现象。
此外,实施分层分类的课程教学还能突出学分制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以及达成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等优点。当前,分层教学在电子、单片机技术等专业课程中也已开始试行,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设计
在英语等素质课程或基础课程教学中,一般以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强弱划分层次。而专业课程中,选课学生一般已有心仪的专业方向(或职业),因此,教师应对课程相关的岗位任务和职业领域进行分析,考虑不同方向学生对该课程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程度,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下面以汽车运用类专业课程“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为例,探讨专业课程分层教学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1.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专业课程往往是某些职业所需某学科知识或领域技能的系统化组织,是一类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就是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活动的进程。教学目标也分为课程目标、单元(模块、项目等)目标和课堂目标。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特点,考虑课程所涵盖的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层次要求,从课程目标到课堂目标,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主要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专业方向和兴趣特点达成合适的目标。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生分为三个方向:汽车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这些专业方向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涵盖职业八大领域分类中的第2类专业技术人员、第3类办事人员和有关部门人员、第4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等职业。不同职业类别人员的职业能力各具特点和要求,教师首先应提炼本学科共同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需求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接着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简单应用层次,再分专业方向和职业类别设立拓展目标和深层次目标。
2.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取。教学内容必然是围绕深层次教学目标进行选取和组织,在注重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尽可能使其更系统和全面,并适当增添原本较为欠缺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则根据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加以灵活应用。如“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检修”课程,围绕第一个层次目标,主要介绍各系统的功能作用、基本组成、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部分主要零部件的功能作用等,这个层次是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二层次目标内容是发动机各电控系统中典型和关键的零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要求学生能描述各电控系统及主要部件的特点、与传统机械控制的区别等。而新能源汽车技术、维修方向和技术服务类方向的学生还要了解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能利用诊断仪读取系统故障码,分析故障码的常见原因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训练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类型分别展开训练。维修方向的学生需进行电控系统电路分析,能读取和分析数据流,利用各种仪器检测诊断参数,并根据参数进行故障判定;技术服务和营销方向学生需针对该电控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特点,结合竞争车型制订竞品话术,利用FABE法向客户进行介绍,或利用SWOT法进行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环境分析,等等。
3.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公共基础课中,一般都采用分组教学,分组的方式往往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入一组,以利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且避免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产生自卑或抵触情绪。在专业课教学中,现在多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分组教学。因为在企业完整的工作项目中,总是由不同岗位、不同专长的人一起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项目,所以每个小组也应有不同专业方向或兴趣爱好的学生,以便于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由此,学生能在一个较完整的工作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兴趣、能力的位置和任务,能更充分地理解和应用所学课程的知识及技能。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中,在讲解电子点火系统时,可以设计一个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情境,除了设置点火系统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故障排除的维修技术类学习内容外,还包括从车辆进厂报修到交车等业务工作环节,涉及与客户沟通交流车辆故障原因、诊断、维修、备件等相关知识,这一层次的学习内容适合技术服务与营销方向的学生。因此,各层次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就好似企业里一个服务团队的工作过程,这种学习和教学方式,将更有效地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4. 课程考核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性地设置分层教学考核标准,并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在平时的成绩中,对工作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的评分应占主要部分。比如,对实训任务完成的考核,不仅应包括车辆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任务完成状况的评价,还应按整个项目的工作流程分别针对各个主要环节(例如预检、报价、交车等)进行评分,以观察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和表现。评分过程除了由教师和各组长互评外,还应由组内成员自评,最终综合得出实训分值。期末理论考试可设为只占30%权重,内容以本课程最深层次的专业方向试题为主。例如,“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检修”以汽车维修的技术类试题为主,对于技术服务与营销、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向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可乘以难度系数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学分,使各专业方向学生的学分更合理。
综上所述,学分制促进了专业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的改革,而分层教学提高了专业课程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为学分制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发挥专业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深入分析本专业各方向职业岗位对该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理解各工作任务的工作過程等,合理制订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以此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考核,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勇.基于高职学分制教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5,(5):59-60.
[2] 加鹏飞,张国勋,马烁.新形势下高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8,(6):95-98.
[3] 何景师.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院校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8,(1):60-62.
[4] 柳炽伟,孙文中.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4,(10):29-31.
责任编辑 朱泽玲